我靠务农成功入编 第5811章

();

赵东点头道:“书记,是啊,您说的我很认同。”

“周海英嘛,也是类似的情况,有特殊的家庭背景。但人最怕的,就是错把平台当本事,错把背景当成了自己的能力,觉得有个当过省级领导的父亲,在东原就可以为所欲为,忘记了现在有严格的退休制度,副省级如何?正部级又如何?到了年龄,一样要退下来。退下来之后,那种人情冷暖、世态炎凉,才会让人清醒。人啊,就是这样,当别人都不把你当回事的时候,你得自己把自己当回事;当别人都把你当回事的时候,你千万别太把自己当回事。”

于伟正只有在赵东和贾彬面前才会如此剖析利害、点明关键。就算是对于市委、市**班子的其他成员,他通常不会把话说得这么直白露骨。

于伟正继续说道:“赵东啊,我再问你啊,你在临平县当副书记的时候,有没有真正下到田间地头,看过老百姓怎么种地?”

赵东马上回想起在临平工作的岁月,那些老实巴交的群众,面朝黄土背朝天,顶着烈日砸土坷垃,黝黑的皮肤,粗糙得像树皮一样的手,被扁担磨得通红的肩膀,以及汗水顺着额角往下淌的情景历历在目。

赵东诚恳地说:“书记,临平县是农业大县,我虽然自己没有直接参与过重体力农活,但经常下乡,亲眼看到农民的日子确实过得很艰难。”

于伟正轻轻叹了口气,说道:“幸亏你还能说出‘农民的日子过得很艰难’这句良心话啊。我是农村娃出身,不像你们很多是城里长大的干部子弟。我小时候,天不亮就得跟着我爷爷,拎着粪筐、拿着粪叉,到村路、河滩上去捡牲口粪便。捡粪干什么?为了攒肥料,为了挣几个公分多打几斤粮食。那时候,村里有些老人,四五点钟就起来了,就为了能多捡点粪。图啥?不就图秋后多收那么三五斗吗?你再看看现在,都九十年代了,咱们东原的老百姓,种地就都舍得敞开了用化肥了吗?没有!化肥价格还是高啊!像魏昌全这种**,就是趴在农民身上吸血!你说,对这种严重损害群众利益、败坏党和**形象的人,我不下狠手处理,能对得起东原的父老乡亲吗?”

赵东说道:“书记,这个,这个魏昌全的涉案金额上,可能没这么高吧!”

“我把话放在这里,魏昌全个人是贪了四百万还是四十万,他给东原农业造成的损失、给东原农民带来的伤害,不是简单用经济损失能衡量的!老百姓知道了,背后是要戳我们脊梁骨的!中央那么多好的政策,到了下面,全被这些歪嘴和尚念歪了!我过去在组织部工作,讲究个和气,很少说重话。现在坐在市委书记这个位置上,有时候看到这些情况,天天想着打人!”

于伟正越说越激动,用手指关节叩了叩桌面:“赵东,你回去把我的原话带到了:谁要是再敢为魏昌全的事情来找你说情、打招呼,不管他是什么来头,我于伟正绝不答应!别说周海英,就算是周海英的父亲,鸿基秘书长亲自来了,这个面子我也不会给!为什么?因为我要是顶不住这些压力,我就不配当这个市委书记,我就不敢搞这个改革!既然坐了这位子,搞了改革,我就做好了承担一切、哪怕粉身碎骨的准备!”


本章换源阅读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