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鸿基轻轻叹了口气,语气带着几分惋惜:“话是这么说,但毕竟是我推荐的干部,现在出了这么大的事,我心里也不好受。伟正啊,关于他判死刑这条路,在法律上有没有依据啊?能不能酌情考虑一下,给他留条活路?”
于伟正语气坚定地说道:“老领导,如果魏昌全能积极主动配合调查,案发后不潜逃,协助把赃款退回来,消除不良影响,我甚至都可以考虑从轻处理。但是他现在跑了,还带着赃款和家人一起逃到外地,性质就完全不一样了。如果这种情况都能网开一面,党纪国法的威慑力就会大打折扣,东原的社会风气、**生态都会受到不小的影响。所以我的建议还是从重处理,只有这样,才能给东原的干部群众一个交代,才能刹住这股贪污**的歪风。”
周鸿基沉默了,他从各种渠道听说了于伟正到东原之后的一系列动作——整顿干部作风、推动国企改革、调整领导班子,这些做法与他和钟毅当时的工作风格完全不同。东原不少他的老部下都专程打电话给他求情,说于伟正矫枉过正,甚至有独断专行的倾向。现在齐永林看不惯于伟正,东原的不少老干部也对他颇有微词,相当于伟正到东原之后,是快刀斩乱麻,没有过多考虑人情世故,一副要大干一场的架势。
周鸿基知道,现在的于伟正已经不是以前那个市委组织部部长了,他是手握重权的地方大员,眼里或许只有省委书记和**,对自己这个老领导,也只是出于礼貌来打个招呼。他语气平静地说道:“伟正啊,既然你都这么说了,我也就不说什么了,我尊重你们市委、市**的意见。在这件事情的处理上,你们不用考虑我的特殊身份,一切都按法律规定来办。但是我有一个前提,处理过程必须依法依规,不能搞冤假错案。”
于伟正连忙点头:“老领导,您放心,我们一定会依法调查、依法处理,绝对不会冤枉一个好人,也不会放过一个坏人。”
于伟正本来还想跟周鸿基汇报一下关停迎宾楼的事情,但又觉得一次性汇报两件敏感工作,显得自己太过冒进,于是换了个委婉的方式说道:“老领导,我再跟您汇报一件事。这次干部调整,把海英放在城市管理局局长的岗位上,主要是考虑到他的工作能力。城市管理工作非常繁琐,涉及到市容市貌、环境卫生、违章整治等方方面面,不是所有人都能干下来的。您最近要是有空,可以回东原一趟,看看咱们城区面貌的新变化,也看看海英的工作成果。”
周鸿基摆了摆手,语气平淡:“伟正啊,我还是那句话,海英是你们市管干部,该怎么安排、怎么管理,你们不用考虑我的特殊影响,一切都按规矩办。他在哪个岗位上,就要尽到哪个岗位的责任,不能因为我的关系搞特殊化。”
于伟正心里清楚,当一个领导口口声声强调法律、规定、规矩的时候,说明两人之间的距离已经有些远了。他看周鸿基端起茶杯喝了一口,知道这是“端茶送客”的意思,马上起身说道:“老领导,时间也不早了,您也早点休息,我就不打扰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