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战国开始掌控山川 第556章:亡与兴

永元一十三年春天,

准备许久的大汉王朝,果然对辽东的燕国发起了进攻。

他们准备了很久的时间,领兵的人才也得到了精心的挑选,后勤更是不用多说。

于是当夏季那来自海上的热风吹得辽河以北的土地一片泥泞之时,燕国便迎来了自己的灭亡。

那兴于理想的社稷,满打满算,只在世上存在了六十五年的时间。

如果燕国之中有运气不好的长寿之人,

那他还能一边回味着小时候的美好,一边目睹着大汉王师威武而来的景象。

他的心中会是何种情状呢?

没有人可以猜到。

但当国都集安中的权贵们都脱了衣服,牵着羔羊,捧着代表燕国的玺印出城迎接王师时,

他们背后的人群中总有些嗤笑的声音传出。

权贵们用自己最后的权力,强迫那些人闭上了嘴巴,随后又向骑着高头骏马而来的大汉天兵们跪下。

就这样,

他们亲自带路,将大汉的军队一路引入甘棠宫。

来到这里接受投降的天使在甘棠宫中走了一圈,然后指着一处黑污的地方说:

“这是前些年火灾的地方吧?”

“怎么过去这么久,还没有修好?”

那被问的家伙义正言辞的说道:

“气运已尽,即便将宫室修建的再华美又有什么用呢?”

“我等只待天子垂怜,愿奉燕国之物力,结上朝之欢心!”

那天使见他如此无耻,心里对其很是不满。

大汉是崇尚强者的,

有骨气的名士、将领,即便是其手下败将,也能得到足够的重视和尊敬。

可没骨头的家伙算什么东西?

于是天使指着面前的前燕贵人说,“燕国还有什么物力?”

“难道不早被你们送到中原去了吗?”

对方呐呐许久,最后只勉强解释道,“为子女谋福而已……”

天使斜眼视之,随后又去检查甘棠府库中的储备。

他清点了一番,又讥笑起来。

“你们的刀剑还颇为锋利,甲胄还颇为坚固。”

“为何面对大汉的军队,却拱手而降?”

那献上玺印的末代燕公说,“日月所照,江河所至,皆为汉土。”

“燕国此前窃居于上,如今原物奉还,岂敢再有动作?”

天使听了他的话,当即大笑起来,眼角都渗出了泪水。

燕公站在他身旁,也跟着陪笑。

起初还有些羞耻的之色,但笑得久了,神情又变得坚定起来。

公器而已,

哪里能跟个人的富贵相比呢?

他怀抱着这样的想法,看着大汉的将士在腐朽的甘棠宫中进出,心思慢慢的飘向远方的洛阳。

他算得上一国之主,又未曾抵抗王师,

对天子有献土称臣的恭顺,

对先人有保全集安一城数十万百姓性命的功绩,

不论生前身后,

想来是都能享受富贵的吧!

“呸!”

“无耻!”

当燕公恭敬的服侍完了大汉天使,打算回到自己的居所,等待第二日出发,前往洛阳拜见天子,从此做个无忧无虑,能够理直气壮拥有无边富贵的吉祥物兼大汉战利品时,

有人推开街边的民众,冲破燕公的防护,在即将踏入家门的燕公脸上吐了一口口水。

很快,他又拔出藏身的短剑,想要刺杀了这个**卖了国家的东西。

护卫赶紧拦住他。

那人被压倒在地,手中短剑也被夺去,仍旧不甘的大呼:

“燕国兴起,何其坦荡。”

“如今在你之手,竟使得先人受这样的耻辱!”

“今日没有杀掉你这样的**种,我真是死不瞑目!”

说罢,

他用力挣脱了束缚,整个人朝着燕公府邸大门前,那挺立的门柱撞去。

砰的一声,他便死去了。

鲜血溅到燕公的脸上,吓得他久久不能回神,只用袖子擦着脸,慌张喊着要将面前**民五马分尸的话语。

但四周的民众纷纷扬起声音反对,将心中憋闷许久的怒气对着面前的无耻之徒发泄出来。

燕公便不再管家门口的尸体,只匆忙进了宅邸。

反正明**就要去大汉享福了,

这屋院不要也罢!

结果次日清早,

燕公翘首以盼的大汉公车还没到来,

就有一些民众围拢在他门前,对他进行辱骂。

燕公不想听**民的胡言乱语,想要命令护卫去驱赶他们,以免耽误了他启程的吉时。

奈何他先前为表恭顺,早已将护卫散去十之八九,剩下的人根本拦不住堵门的刁民。

于是,

他只能忍着屈辱,走到台前,露出一副不解的神色,询问包围自己府邸的人:

“我是被国人推选出来的燕公。”

“我是民意的代表!”

“归顺上国,成为大汉的一部分,也是经由甘棠众议君们同意的。”

“为何大局已定,你们却要反对这个决策呢?”

有人因此哈哈大笑起来,指着脸皮厚到堪比秦汉长城的燕公说:

“我们推选了谁?”

“你们这些坐在甘棠宫里,使用着先人名号,却不追寻先人道路的家伙,又代表了谁?”

“内里真相,你我都一清二楚!”

“反正在你就任燕公之前,我是没有听说过你有何功绩,有何声名的!”

“但我知道!”

那高声呵斥的人指着燕公奢华的府邸说,“我知道你的儿女早就移居去了中原!”

“你的娇妻美妾也已经在长城以内,等着你拿着卖国换来的东西去宠幸她们!”

“你这个不要脸的**,燕国东至瀛海,南临长城,北越兴岭……这么大的一片地方,你们就这样给蛀空卖尽了!”

“几十万的将士,打了几场仗?挥了几次刀?”

“你们一声令下,竟然就这样投降了?”

空有锋利的刀剑,牢固的甲胄,却一点也不让它发挥作用。

面对边疆的挑衅,

只说着“不能轻启边衅”、“保土安民即可”的话,

那凭什么年年都要用为国增援的理由,增加国内的赋税呢?

不能使用,不能杀敌,不能传扬声名提振国威的武器,即便再强大,又有什么用呢?

这些根本不把公事放在心里,不认为这个国家跟自己有什么关系的玩意儿,才不会冒着损伤自己利益的风险,去物尽其用呢!

毕竟战事一启,

高压会强迫国中的许多问题暴露于日光之下,

原本稳定的上下秩序也会波动起来。

诸夏那么多国家,那么多先例,让燕国那些“目光长远”的肉食者不愿意让“乱世豪杰”,在自己面前出现。

地位带来权势,带来财富,

谁舍得让出去呢?

燕公对此,也只能边辩解着“这是商议过的事”,边注意道路上的动静。

他已经不想再燕国待下去了。

这里的刁民只会让他感到窒息!

他要去呼吸大汉的自由空气!

而另一边,

听说燕公,还有其他一些高官显贵被国人堵门的大汉将领吩咐手下,“燕国民心正是激荡之时,有这些人分担注意,对我们也算好事。”

“你们去附近看着动静,只要燕公不被打死,其他的就随他们去!”

燕公是要带回洛阳,送给天子当战利品的,是大汉覆灭燕国,开疆拓土的证据,可不能像周厉王一样,被愤怒的国人逼死。

至于其他的家伙?

连自己的国家都不爱护,

连先人的基业都不顾念,

他又凭什么去管呢?

就这样,

在大汉的有意放任,让燕人泄完火更好接受新统治的情况下,

燕国的都城集安掀起了比开城投降时,还要剧烈的波澜。

民众知道许多事,他们已经无法挽回。

但双输好过单赢。

夏时的百姓都敢喊出“时日曷丧,予及汝偕亡”,

他们又怎么愿意看着那群肉食者吸干净了燕国的血肉,再跑到大汉享福呢?

于是短暂而剧烈的混乱到来,

一些燕国官员的府邸被人撞开,替主人打扫起了其中的污垢;

一些则是连打都懒得打,直接迎来了一把火焰。

燕公躲在家中瑟瑟发抖,也不敢再骂“刁民”们了。

他只是抱怨道:

“这样有血性,发在我身上干什么?”

“明明是汉人侵入了我燕国的土地,推翻了我燕国的社稷……他们怎么不去打汉人?”

而听到他这般话语,

正暗中看着他狼狈瑟缩模样的鬼神也忍不住发出一声叹息。

何博想说些什么,但最终只是摇了摇头,目光又落在城中的混乱上。

旁边的孙恩也沉默无声。

唯有第二代的燕公在那里发出痛斥,转而痛苦的捶打起自己的胸膛。

他的心中满是疑惑。

“为什么越美好的事情,偏偏越会迎来黑暗惨痛的结束呢?”

他死后在阴间,见到了秦时的先人,也见到了前汉时的先人,对以前朝代的认识,也更加深厚。

他因此知道,

一个朝代结束之前,不论当时的君主、国政如何,总会有一些感念国家宗庙的忠义之士,选择与国家共存亡的。

为何燕国这边,却没多少这样的人物呢?

前朝养士百年,

他们也养了一甲子之久啊!

怎么高楼轰然倒下时,连前汉都比不上?

西海的秦国苟延残喘到最后一刻时,都有一些人殉国而去的呢!

“人性总是难以说清楚的。”

孙恩拍了拍弟子的肩膀,安抚他的情绪。

随后,

他拉着人离开,去见证起了燕国最后,也是仅剩的一些骨气。

不在甘棠宫,

而是在民间。

而看着看着,孙恩还露出了些许的笑容。

他对仍在伤感的弟子说,“人心还是有希望的。”

“如果国人无动于衷,任由蛀虫裹挟着民脂民膏而去,让这个国家不声不响的倒下,那我只怕会心痛到自请投胎为无知草木,再也不涉及尘世的地步。”

但现在,

希望犹存。

弟子愣愣的看着那些在动乱中,因数不尽的怒火而流下泪水的民众,沉默了许久,才微微点头,响应着老师的话语。

何博见他们并没有过于失落,以至于怒火攻心,做出颠倒阴阳的事情,便也跟着安心起来。

他悄悄的离去,将燕国留给这两位真正的燕公,转身来到了西海,来到了赵胜家中。

赵胜也已经变成老头子了。

不知道是不是常年采阳补阴的缘故,

妻子刘义容看上去要比他荣光焕发许多。

而当何博到来时,

夫妻两个正在家里帮赵裕带孩子,

那只跟赵裕一起长大的鹅还没有走到寿命尽头,只是近些年也没了碾猫追狗的力气。

它收拢着翅膀支愣着两只短腿,在院子里一摇一摆的走着,姿态像极了一个背着手的老头子。

赵裕较小的几个孩子跟在鹅叔的**后面,发出他爹的声音:

“鹅鹅鹅!”

“鹅——”

何博见了,忍不住笑起来,“赵裕那小子还没有把《咏鹅》写出来?”

就那么几句,

竟然憋了个几十年。

这要再憋下去,大鹅都得老死了!

到时候赵裕悲伤之下,才思迸发写出《咏鹅》,烧了给它当悼文啊?

赵胜为儿子挽尊,“打仗嘛,也没空做这些风花雪月的事。”

“没空吗?”

何博指着他手底下的一堆孙子,阴阳怪气起来。

赵胜对此只笑道,“夫妻恩爱,双方身体也很康健,实在是拦不住嘛!”

迁来西海晋国之初,

刚刚从军的赵裕便得到了当地郡功曹的赏识。

对方认为年轻的赵裕很有能力,气质英武勃发,未来大有前程,于是将女儿嫁给了他。

赵裕原本不是很愿意,

他是被父母长辈宠爱长大的性子,向来不想委屈自己。

何况有父母珠玉在前,赵裕也想找个跟自己严丝合缝的女子生活。

哪能随意联姻,牺牲幸福呢!

不然他早在杞国娶亲成家了!

结果那藏姓功曹邀请他去家中相聚,让女儿露了一面后,赵裕当即喊了声“丈人”,随即传信父母,要来聘礼,没多久便入洞房做新郎了。

如今成婚十年有余,

赵裕奔着不惑的年纪大步迈进,官职地位随着战功日益增长,膝下孩子数量也随着夫妻相处而日益增多。

“还好没有纳妾,不然女人更多,孩子更多,真是不知道该怎么管教。”

赵胜跟何博相对坐下,孙儿在旁边啊啊叫着跑来跑去,比丝竹还要乱耳,比案牍还要劳人。

何博**着自己顺应时光流逝而捏造出来的胡须,“赵裕小子权位日增,偏偏晋国局势诡谲……不往家里增人,挺好的。”

晋国的情况,有类北边划分了秦室的宁国和翟国。

前者已经被罗马消灭,玉壁城都改称“君士坦丁堡”,成为罗马储君的固有封地了。

后者乱来乱去,勉强比隔壁多活了两代,但前些年也被武将夺权,杀了个干净。

同样权臣篡位,

同样在开国之君死去后兄弟争权,余波至今未曾平息的晋国往周边一看,

悲伤的发现除了润去戎洲,畅享日光浴的梁国,其他的割据政权没几个有好下场的。

偏偏它还占据了易攻难守的两河之地,觊觎者多而守护者少。

于是晋国的臣子心中,难免有“迟早亡国,不如爽快一把”的想法,将原本动荡的局面,搞得更加破碎。

赵裕这个外来户能够得到迅速的晋升,除却天生神力,让其战功连连之外,也有晋国本地世家大族互相扯后腿的缘故。

而当赵裕年未四十,便登上高位成为影响整个晋国的重臣后,

沉迷权术斗争的世家们也反应过来,想要与之联姻拉拢。

纵然夫妻恩爱,

可天下没有无缝的墙,多钻一钻,缝隙也难免变大,从而漏风起来。

赵裕知道他们的想法,不断拒绝。

眼下正以战事为理由,带着老婆去了前线,将父母孩子就在家中。

“我在过来的路上,听到别人谈论,‘大将军赵裕有王者气象’。”

“你觉得这话说的如何?”

在抱怨了下晋国公卿没有骨气,只想着用家中女子联姻来拉拢人才,趴在后者身上摘桃子的行为后,

何博嘴里嚼着甜到发苦的椰枣,忽然提起了新的话题。


本章换源阅读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