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父是康熙 第164章 门下走狗

按照朝廷的军令,胤禑所属的兵马,除了从京城带出来的禁旅八旗之外,还有陕西、山西、河南和四川,这四省调来的近三千兵。

其中,距离西安最远的是,从四川叙州调来的五百名绿营兵。

叙州府,也就是今天的宜宾市。

从叙州到西安,差不多两千里地了,即使每天行军五十里地,也至少需要40天的行军时间。

朝廷不是,之所以这么干,就是担心前线大将笼络军心,从而对皇权不利。

必须承认,晚明军阀遍地的天坑,清初时期,全都避开了。

八旗兵出战的老传统是:轻步兵、重装步兵、轻骑兵、重装骑兵和火器营,五个兵种组成的合成部队。

如今,胤禑手下的八旗兵,也是混编的合成兵种。

清军作战,和蒙古人有着本质的区别。

战马,仅仅是清军机动作战的载体而已,真正突破敌军的攻坚兵种,其实是火器营和重装步兵。

值得一提的是,大清的重装步兵,无一例外,全是身穿三层绵甲的甲胄怪物。

和一般人想象的箭如雨下的场景,迥然不同的是:区区三只重箭而已,就值八两银子。

而且,八旗兵的弓、箭、马、甲、仆,都必须自备。

换句话说,八旗兵打不起箭如雨下的消耗战。

所以,清军的经典战法就是,重装步兵们骑马机动到战场上,然后下马步战,抵近到十步左右,再用重箭齐射敌军。

清弓,加上重箭,近距离射击之下,多厚的重甲都挡不住一击。

等重甲步兵突破了明军的防线之后,重甲骑兵再上马发起冲锋,彻底击垮明军大部队。

从萨尔浒大战,到松锦大战,明军永远没有吸取教训,用极大损失成就了八旗满万不能敌的威名。

随着各地兵逐次归建,如今的胤禑手下,除了那几百名四川绿营轻步兵之外,基本满编了。

100门子母炮,350名索伦铁骑,1000名重甲八旗步军,1000名轻骑兵,500名重甲骑兵,1000名绿营轻步兵,这就是完整的作战编制了。

客观的说,在冷兵器时代,如此强横的力量,足以对抗三万轻骑兵为主的准噶尔人了。

不过,胤禑心里有数,准噶尔人的手里有罗刹国卖的火绳枪,数量还不少。

所以,清军的传统战法,肯定就不能用了。

在倭国的长筱合战,织田信长以三千铁炮队为核心,采取三段击的战法,把威震日本的武田赤备,打成了渣渣。

而且,昭莫多战役时,清军就吃过准噶尔人躲在驼城后边放枪的大亏,作为主要突击力量的重甲步兵伤亡惨重。

胤禑的手里,掌握了100门子母炮,这个才是制胜的关键。

子母炮的威力,肯定不如红衣大炮。

但是,无论是射程,还是杀伤效果,肯定远胜于准噶尔人手里的火绳枪。

在西安城外的军营,胤禑正在指挥火器营和轻骑兵之间的小配合战术,忽然听说,陕西巡抚雍泰,带着大量的猪、羊,以及蔬菜,前来劳军。

胤禑不由微微一笑,算日子,雍泰也该来了。

康熙提前布局,把年羹尧摆到了川陕总督的宝座上,胤禑也可以利用雍泰牵制住年羹尧。

毕竟,总督管不了巡抚,巡抚又有权管辖陕西全省。

雍泰找的借口,确实不容胤禑拒绝。

大军西征,带兵将军最需要考虑的就是后勤物资的供应。其中,肉食倒还好说,绿油油的蔬菜就显得十分金贵了。

胤禑在中军大帐内,接见了雍泰。

“陕西巡抚,奴才雍泰,请十五爷安。”雍泰进帐后,异常恭敬的扎千行礼。

帐内只有乌林,胤禑便换上了温和的态度,微笑着说:“雍中丞大力劳军,送来了不少急需的蔬菜,我很是欣慰。”

雍泰在官场上打滚了几十年,听话听音的基本功,还是很扎实的。

察觉到了胤禑态度的缓和,雍泰赶紧表明了态度,异常诚恳的说:“不瞒十五爷您说,为了搞到这些蔬菜,奴才确实颇费了一番心思……”

胤禑点点头,夸奖雍泰:“若是能每日吃上新鲜的蔬菜,我必上奏朝廷,替你表功。”

在大清,军功的封赏之重,位列所有封赏的首位!

直到张廷玉授予伯爵之前,没有军功的文臣,一律不得授爵。

洪承畴立下了那么大的功劳,也只是获得了三等轻车都尉的世职罢了。

不过,大清还真没有亏待洪承畴。洪家人的手上,有个世袭的佐领之职,这个就很金贵了!

雍泰察觉到了有门,赶紧扎千说:“多谢姨父的抬举,侄儿一定尽心竭力的保障大军的蔬菜不断供。”

胤禑听出了雍泰的称呼变化,嗯,这家伙不愧是个官场老油条了,不仅脸皮极厚,而且,擅长顺竿往上爬。

很多人总是抱怨没机会,实际上,胤禑松了口风之后,雍泰若是听不出来的话,嘿嘿,攀扯关系的大门,肯定会被关上了。

除了今上之外,任何顶级权贵所掌握的官场资源,永远都是有限的。

既然资源是有限的,胤禑也肯定需要权衡利弊了。

总不能,把宝贵的帽子资源,投到听不懂话外音的傻蛋身上吧?

哦,你吹嘘自己是千里马,伯马鉴定之后,发现你是匹只能拉土包的驽马,当然不可能乱砸资源支持你了。

俗话说的好,良禽择木而栖,明主选贤任能,相辅相成也!

胤禑没有反对姨父这个称呼,这就让雍泰看到了希望!

深受鼓舞的雍泰,赶紧哈着腰,小声说:“不瞒十五爷您说,骊山之麓,榴花似火,漫山遍野,令人赏心悦目,堪为花中西施也。”

胤禑明白,雍泰这是找了个好借口,想请他去游骊山,顺便安排一些特殊的节目。

人在庙堂之上,尤其是到了一定级别的大人物,很忌讳太过赤果果的交易,而喜欢把真实的目的,隐藏在看似文雅的社交活动之中。

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彼此有默契,就是这么个事儿!

但是,很多人才不懂这些,非要收礼的人,给出明确的承诺。

问题是,上位者怎么可能缺你送的那三瓜两枣呢?

不客气的说,想给胤禑送礼的人,可以从开封,一直排到西安!

投资嘛,必然有风险!

但是,不投资,肯定没出息!

雍泰不主动往胤禑的身边凑,胤禑根本懒得搭理他。

其中的道理,并不复杂,你都不想主动向爷靠拢,难道要爷屈尊降贵,求着你靠拢不成?

胤禑点点头,说:“正好后日有点空闲时间。”

雍泰大喜欲狂,当即跪到地上,毕恭毕敬的说:“侄儿雍泰,请姨父安!”

胤禑心想,雍泰确实有几分小机灵劲儿,他又是至关重要的陕西巡抚,若是将其收入门下,对于将来的整个大局,有着不可估量的战略意义。

骊山,因景色翠秀,美如锦绣,故又名“绣岭”。

张小六子捉住常校长的地方,就是在骊山之上。

在雍泰的陪同下,胤禑乘马车,一路向东,经过一个时辰的跋涉,顺利的抵达了骊山脚下。

登山的路上,于半山亭歇脚的时候,雍泰把一名极其俊俏的丫头,领到了胤禑的跟前。

“姨父身边不能没人伺候着,侄儿我左思右想,不揣冒昧,便替您找了一位婢女,也可帮着端茶递水,铺床叠被……”

胤禑略微看了眼跟前的丫头,嚯,腰细,臀大,长得极美,一看就不是小丫头,而是熟透了的。

以胤禑的身份,他肯定不可能缺美人伺候。

不过,雍泰刚投入他的门下,心里肯定不安稳。

若是,有个女人搁在胤禑的身边,雍泰的心里也就踏实了许多倍!

人际之间的交往,说复杂,肯定很复杂。

说简单,其实只要明白一个道理即可,即:换位思考的同理心!

作为封疆大吏的雍泰,也想试探一下胤禑对他的真实态度。

若是胤禑收下了美貌丫头,所谓拿人的手短,雍泰也就跟着放心了!

如果,胤禑拒绝了雍泰的腐蚀,雍泰难免会三心二意了。

胤禑既然想利用雍泰,也要给他吃颗定心丸,便点头收下了美丫头的馈赠。

当晚,夜宿于山上的别院之中,胤禑顺其自然的捅了美丫头。

果然不出所料,怀中的美丫头,就是个熟透了的!

只是,几番酣战之后,美丫头却告诉胤禑,她竟然是雍泰的寡居长儿媳。

听了寡居二字,胤禑这才放了心。

经过这件事后,胤禑总算明白了,他喜欢泡良家浪妇的恶名,只怕是已经传遍了整个大清吧?

在大清,一般情况下,稍微有点权势的豪门,都会要求寡居的儿媳,替死去的丈夫守贞。

现在,雍泰居然把儿媳妇献给了胤禑,诚意已经满满。

有了这个基础之后,雍泰也就安心的充当胤禑的门下走狗了!

胤禑出门在外,已经有很久没有碰过女人了。现在,有美丫头相伴,倒也帮着泄了火。

关系不同之后,胤禑对雍泰也就随和了很多。

“雍中丞,我想请教你一个问题。”胤禑抖开折扇,笑着问雍泰。

“请教实不敢当,姨父您但有所问,侄儿我一定知无不言,言无不尽!”雍泰精神猛的一振,正好借机会摸清楚胤禑的需求。

在大清的上流社会,彼此有需求,才是最为紧密的关系!

ps:求赏月票!sxbiquge/read/74/7498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