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从死囚犯开始改造大明 第71章 工业改革,刺激经济

没办法,银子要不回来,周然也只能靠自己。

不过反观朱棣却像是没事人一样,完全不觉得自己这么做有什么不妥。

实际上朱棣心里面也是很无奈,要知道现在国库空虚,靖难之后带来的创伤还未愈合,百姓流离失所。

而且全国各地都爆发了各种各样的天灾,还正在想尽一切办法修复这个满是创痕的大明朝。

但奈何,手里必须得有银子才行。

反观周然,如此天崩开局,甚至连赈灾的银子都没有,全部都是周然自掏腰包。

而就是如此,他却仅仅用了几个月的时间,已经带着下邑县的人开始挣钱。

尤其是看着对方把物美价廉的布匹拉到了应天府销售,弄出了这万人空巷的景象时,更是让他打心眼里欣赏这个家伙。

不过作为一个皇帝,不喜形于色是作为天子的必要修养。

朱棣端起茶杯抿了一口,轻声道。

“听说你昨日去了太子府?”

“额……是皇太孙硬是叫我去的,微臣也不敢私自前往。”

“嗯,这便好,那跟我聊聊下邑县的重建工作进展的如何了吧!”

“是!”

周然随即将下邑县的工作进度给说了一遍。

起初,朱棣在听到周然打算以工代赈的时候心里甚是安慰。

这也是当初他重用周然的想法,毕竟能提出这种想法的人,实在是有些本事。

但可惜的是,以工代赈所需要的本钱从何而来一直没有解决。

但周然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作出了解答,那便是发展工业。

将产品外销出去来获取大量的资金,以保证以工代赈所需要的本钱。

这一点他已经从应天府这万人空巷的场景想象得到。

“不错不错,没想到你年纪不大,头脑却如此清醒,实在是难得的人才!”

朱棣由衷的赞许,周然也连忙谦虚几句。

随后朱棣再一次问道。

“朕还有一事想问问你!”

“皇上请问。”

“这应天府流民一日比一日多,但是如何解决?靠你所说的以工代赈,这本钱问题又当如何?”

这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也绝对是每一个封建王朝都会遇到的问题。

毕竟只要身处在这个时代当中,流民的问题就必然不可避免。

因为当前的社会结构,决定了中下阶层随时都可能面临破产的问题。

加之工业不发达,工作岗位太少,农民又主要靠着那一亩三分地过活,完全靠天吃饭。

一旦有个天灾人祸的,一年的收成没了,农民也只能是四处游荡,要饭求生。

面对这种棘手的问题,周然只是淡定的说出了几个字。

“工业改革,刺激经济。”

当周然说出这八个字的时候,朱棣顿时眼前一亮。

这几个字听起来晦涩难懂,但也能从字面当中得到一些信息。

所谓工业周然曾经说起过,这东西就是改变人类社会的一种东西,但可惜的是大明朝是从历朝历代的封建王朝传下来的。

为了保证统治者的地位,普罗大众基本上识字率很低,工业难以发展。

加之,为了体现农民的地位,统治者刻意划分出了士农工商四个等级。

农民的地位提升到了仅次于士大夫阶层,远高于工人和商人。

而这也就让工匠阶层人数愈加的少了起来。

朱棣摸了摸下巴冲的周然说道。

“怎么个改革,又怎么刺激经济?你仔细与朕说来。”

“微臣以为,想要解决民生问题,首先就得解决钱的问题,就必须要让人民手里有钱,手里有钱了,才能够刺激经济。”

“那钱从何而来?”

“发展工业经济!”

“你是说像下邑县这样,搞纺织?”

“不仅是纺织,还可以是钢铁,是煤炭,是石油,是手工业!这些产业可以带动大明的发展!”

“哦?如果说纺织这样的手工业可以带来效益创造岗位,能让百姓挣到钱,但是这煤炭、钢铁、石油又是如何创造经济呢?”

看着朱棣那眼神当中的渴望,周然明白,这位大明天子是真的动心了。

只可惜,想要发展工业,那可不是上嘴皮碰下嘴皮说说那么简单。

要知道这可是需要科学技术做保障,提高人民的文化程度才能够发展工业,否则一切都是空谈。

只不过,要想让全民识字,这对于统治者来说绝对不是个好消息。

因为人民的心智提升了,很可能意识到他们现在所处的阶层的许多问题。

面对这个问题,周然其实也有了改革方案。

既然普罗大众识字不现实,那就让少部分人先学习科学文化。

比如开设新学科,鼓励那些书生放弃之乎者也,学习科学文化。

随后他便将自己的想法告知于朱棣,只不过朱棣听完之后,却依旧抱有一丝怀疑。

“你是说,让黎民百姓放弃先贤们留下的瑰宝,去学习工匠技术?这岂不是颠倒结构,这东西能有什么用?”

看到周然眼神里闪过的一丝失望,周然笑了。看来他还是不明白工业的重要性,更不理解自己所说的。

于是周然直接意念一动,假装翻东西,实则从出空间里拿出了一本工业基础入门手册递给了朱棣。

“皇上请看!”

朱棣一愣,拿起册子看了一眼顿时就惊呆了。

先不说这映入眼帘的简体字究竟从何而来,光是这册子的手感以及书籍的平整度,都远不是这个时代所拥有的。

朱棣压住心中的好奇打开册子看了一眼其中的内容有许多字,他甚至表示有些不太认识,但从前后的对话当中却能知道是什么。

工业基础入门手册,第一章内容讲的就是关于工业的重要性,以及对于人民生活的提高能力。

随后朱棣继续往后翻,这上面不仅有大量的文字,而且还有一些插图。

图案仅仅是凭借一些简单的线条,就足以让朱棣感受到这本册子的重要性。

片刻后,朱棣抬起头看向周然眼神当中写满了震惊。

“这东西你从何得来的?”

“这是微臣在一个下雪天,救了一个老者,对方所赠予的。”

面对周然的谎言,朱棣却并未追究,他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在那册子之上。

“世间竟然还有这等奇人,不错,真不错,朕观此手册当中的内容实乃是惊天之技法,你所学知识都是从此而来?”

“正是如此!”

“妙哉,妙哉!”

朱棣抚须长叹,眼眸当中写满了惊喜和震撼:“这个东西你可是一定要收好了,将来对朕有大用处。”

“是,皇上!”

“嗯,还有这上面的东西,你可一定要好好学,将来朕要对全国的工业进行改革,你就是朕的先锋臣子,听明白了吗?”

听到此话,周然不由愣了一下,但随即便明白这句话的含义。

朱棣是听进去了,也看到了发展工业的未来。

至于未来可能会出现的影响,周然觉得他肯定也能想到。

“微臣明白,谢皇上信任!”

“嗯,就这么说吧,朕累了!”

说着朱棣舒展了一下身体,忽然又开口问道。

“你打算何时成婚?”

此话一出不仅是周然,就连一旁煮茶的林诗诗都不由愣住了。

“额……微臣还没有,打算……”

然而就在周然刚准备回答的时候,朱棣却摆了摆手。

“这样吧,下邑县的重建工作正在最关键的时刻,你若是成婚,那肯定是顾不上下邑县了,而且朕还有很多重要的事情要安排你做,所以你晚些日子再成婚吧,到时朕亲自下旨。”

听到这话的时候,周然人都傻了。

好家伙,朱棣这是什么意思?

这是拦着不让自己结婚吗?

要是万一他想不起来了这回事,自己岂不是要打一辈子光棍?

而一旁的林诗诗也不知道朱棣是怎么想的,竟然给周然提出了这么一个条件,实在是让她费解。

但朱棣并未解释,只是走出船,在侍卫的保护下重新返回岸上。sxbiquge/read/73/737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