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州婺源,有一户姓俞的人家,家族历史悠久,底蕴深厚,在当地乃是赫赫有名的名门望族。
这俞家自祖上起便以诗书传家,历代子孙皆勤奋好学,品行端正,因此在乡邻间口碑极佳。多年来,俞家一直秉持着正直善良、乐善好施的家风,深受人们的敬重与爱戴。
然而,当家族产业传到俞彦辅手中之后,情况却开始逐渐发生了意想不到的转变。
这俞彦辅生得一副好皮囊,模样长得甚是俊朗,平日里总是身着一袭长衫,举手投足之间尽显文人雅士之风。而且,待人接物也极有礼貌,脸上总是挂着一抹淡淡的微笑,令人心生好感。
不过,正所谓知人知面不知心,这俞彦辅表面上文质彬彬、谦逊有礼,人畜无害,可一旦背过身去,就会换上另外一副嘴脸。这种当面一套背后一套的手段,他早已运用得炉火纯青,让人防不胜防。
更可怕的是,此人心思极其缜密,狡诈阴险至极。他工于心计,擅长算计别人,往往能在不动声色之间设下重重陷阱,让对手不知不觉地落入他精心布置的圈套之中。
许多人都曾被他蒙骗,吃了大亏,却还浑然不觉。若是非要用一句话来形容他,那恐怕没有比“看似长了一张慈悲为怀的菩萨面容,实则暗藏着一颗狠毒如蛇蝎般的心肠”更为贴切的了。
平日里,这俞彦辅可谓是嚣张跋扈到了极点!在婺源是声名狼藉,臭名昭著,哪怕只是轻轻一提及他的名号,那些年幼无知的小孩子们都会被吓得哇哇大哭起来。
当地的百姓们对于俞彦辅的所作所为简直是恨之入骨,他们把牙齿都咬碎了,可心中的愤恨却依然难以平息。
然而,面对着实力雄厚且背景强大的俞家,众人虽然满腔怒火,却也只能选择忍气吞声,敢怒而不敢言。在背后,人们悄悄地给他起了一个绰号——“俞扒皮”,用这样的方式来宣泄自己内心深处积压已久的不满和怨恨。
可是,每当他们真的与俞彦辅当面相遇之时,就算心里面有着千万般的不情愿,也还是不得不硬着头皮装出一副毕恭毕敬的模样,诚惶诚恐地尊称他一声:“俞公。”
毕竟,谁也不愿意因为一时的不慎而惹怒了这位横行霸道的恶霸,进而给自己招来杀身之祸,又或者被他恶意告发至官府,最终落得个不死也得掉一层皮的凄惨下场。
某天,一位来自京城的子弟路过婺源,在一家酒肆里暂时停歇之际,无意间从旁人的口中听闻了有关俞彦辅的种种劣迹斑斑之事。
这位从京城远道而来的贵胄子弟,瞬间怒火攻心,想会一会俞彦辅。
然而,天不遂人愿,就在他准备大展拳脚,计划尚未实施之际,就泄露了出去。
俗话说:“强龙难压地头蛇。”俞彦辅迅速调动起手中所有可用的资源和人脉关系,开始施展一系列阴险狡诈的手段予以回击。
最终,这场较量以那位原本踌躇满志、不可一世的京城子弟惨败收场。他不仅没能实现自己最初的愿望,反而在俞彦辅的算计下处处碰壁,搞得灰头土脸、狼狈至极。
成功击退京城子弟之后,俞彦辅愈发得意忘形、嚣张跋扈起来。他大张旗鼓地四处宣扬自己的所谓“丰功伟绩”,逢人便吹嘘自己如何轻而易举地挫败了那位京城来的大人物。
在那段时间里,有关他的传奇事迹如同长了翅膀一般,迅速传遍了整个婺源县城的每一个角落。
也因如此,婺源当地的老百姓对他越发感到恐惧和害怕。往日里,大家还只是抱着“惹不起躲得起”的心态,尽量避免与他发生任何交集。现在,事情却变得越来越糟糕。渐渐地,就连想要躲避也已成为一种奢望。
短短的数年里,由于与俞彦辅产生了矛盾或者无意中得罪了他,无数家庭被迫走上了一条艰难的道路。
一些人不得不忍痛割爱,以极低的价格将自家赖以为生的产业变卖出去,然后拖家带口,背井离乡。
而那些反应稍微迟缓一些,没能及时逃脱魔掌的人,则大多被俞彦辅设计陷害,深陷囹圄,承受着无穷无尽的折磨和苦难。
或许正如西方那句广为流传的名言所讲:“上帝欲使其灭亡,必先使其疯狂。”
此时的俞彦辅也差不多陷入了极度的癫狂状态。在他眼中,只有利益才是至高无上的追求。凡是他认为有利可图的田地和房产,他都会毫不犹豫地将其吞并霸占,据为己有。
当俞彦辅头上开始慢慢冒出白发的时候,那个令人厌恶的“俞扒皮”,也慢慢淡出众人之口,取而代之的则是听起来更具威慑力和权势意味的“俞半城”。
毫不夸张地讲,在婺源城,俞彦辅可谓是只手遮天。轻轻跺一跺脚,整座城池都会随之抖三抖。而由他引发的那些人命官司,多到令人咋舌的地步。一桩桩、一件件,皆是鲜血与冤屈交织而成的悲剧。
常言有道:“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可对于年届五十的俞彦辅而言,这些道理似乎统统成了耳旁风。非但未曾有过一丝一毫的悔改之意,其品性反倒愈发恶劣不堪,变得比往昔更加肆意妄为、无法无天。
绍兴壬戌年间,距俞彦辅刚结束自己的五十大寿庆典没多久,一则神秘莫测的消息从俞家宅邸内悄悄传出——那位向来嚣张跋扈、目中无人的俞彦辅病倒了!
不仅如此,他这次生病的情况着实诡异非常,令人百思不得其解。
据那些传播消息之人所言,当俞彦辅病倒在床上时,也不晓得到底是由于病痛太过剧烈难以忍受,亦或是存在某些其他鲜为人知的缘由,躺在榻上的他哼哼啊啊的时候,发出的竟然是一种马匹嘶鸣般的奇异声响。
关于俞彦辅所得的病症,整个俞家从上到下,一个个都紧闭嘴巴,对这件事情避而不谈,生怕一不小心说错话惹祸上身。
自俞彦辅第一次发出那种类似于马匹嘶叫的声音开始,俞家就心急火燎地四处寻觅良医和良药,试图治好他的怪病。
他们不惜重金,请了郡城里坐馆大夫,也请了一些走街串巷的江湖郎中。但不管是坐馆大夫,还是江湖游医,他们对俞彦辅的怪病毫无办法,只能摇头叹息着离去。
那些隐居于深山之中的巫医、居于山顶道观的道人和寺庙中的僧人们,也都被请到了俞家。在俞家跳起大神,或是在屋内摆下香案,诵经祈福,也未给俞彦辅的病情带来丝毫转机。
转瞬间便过去了三四个月。这段日子以来,俞家上下整日都是忧心忡忡、愁眉不展。他们绞尽脑汁,想尽各种办法只为能医治好俞彦辅的病症。
某天,当俞家人像往常一样正齐聚一堂,围坐在前院,七嘴八舌地商议着该怎么办的时候。从后院里传来了一阵惊天动地的咆哮声!
不仅如此,那咆哮声之中还夹杂着噼里啪啦的声响,显然是有众多物品正在被疯狂地摔打和破坏。
最为诡异可怕的是,这阵咆哮声竟然与此前俞彦辅每次发病时所发出的那种马匹嘶鸣声毫无二致!听得人寒毛倒竖、毛骨悚然!
刹那间,原本喧闹嘈杂的前院瞬间变得鸦雀无声。在场的每一个俞家人,皆是面面相觑,彼此的目光在他人脸上游移不定,眼神中充满了惊愕和恐惧,似乎都想从对方的表情当中寻找到一些关于此事的答案。
众人足足沉默了好长一段时间。最终,还是有人率先回过神来,颤颤巍巍地开口说道:“咱……咱们还是赶紧去后院看看吧!”
话还没说完,其他人就好像突然从一场噩梦中惊醒过来似的,一个接一个脸色变得煞白,眼神中透露出惶恐不安,脚下生风般急匆匆地朝着后院飞奔而去。
眨眼之间,这群人便已经来到了后院。这时,那阵嘈杂喧闹的声音越来越大,是从俞彦辅所居住的那个房间里传出来的。
心急火燎的众人来不及多想,三步并作两步冲到房门前,伸手使劲去推那扇紧闭着的房门。
然而,不管他们如何用尽全身力气,那扇门却如同铜墙铁壁一般,纹丝未动。经过一番仔细查看之后才发现,原来这房门竟是被从里面牢牢地拴住了!
要知道,自从几个月前俞彦辅病倒在那张病床上之后,他就一直无法起身下地行走,只能成天躺在床上静养休息。
可如今,他房间的门为何会无缘无故地被栓上呢?这个突如其来的状况让在场的每一个人心里都充满了疑惑和担忧。
大家面面相觑,谁也不知道房间里面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时间一分一秒过去,俞家人的心情愈发焦躁不安起来。
正当众人手足无措之际,只听得“砰”的一声闷响传来,紧接着便是一阵木屑纷飞。原来是有人实在等不及了,干脆用身体猛地撞向房门,硬生生将其给撞开了。
而就在这一刻,所有站在门口的人全都像被施了定身魔法一样,瞬间僵在了原地,每个人的脸上都浮现出一副难以置信的惊愕表情。
因为他们看到,原本应该老老实实躺在床榻上安心养病的俞彦辅,此刻竟然是以一种极其诡异扭曲的姿势趴在冰冷刺骨的地面之上!
俞彦辅的头缓缓转向门口方向,直勾勾地盯着冲进来的人。微微张开的口中时不时传出一阵类似马匹的嘶鸣声。
那声音起初尚有些低沉,慢慢的变得尖锐高亢起来,在这间本就静谧无比的房间内来回激荡着。
再看俞彦辅的身体,更是发生了令人瞠目结舌的变化。原本应该是正常人类的双手和双脚,此刻竟已化作了坚硬且粗壮无比的马蹄形状!
尽管他的头部和腰部依然勉强维持着人类的模样,但与那已经完全变异的四肢相比,却显得如此突兀和不协调。远远望去,他整个人就好似一匹身形扭曲、畸形怪状的马,给人带来一种难以言喻的诡异之感。
在场的俞家人全都惊呆了!他们无论如何也想不通,为何好端端的一个大活人会突然之间变成这副模样?
眼前所见的情景实在是太过于惊世骇俗,以至于这些人的大脑都暂时陷入了一片空白之中,根本不知道该如何应对才好。
若是这件事情不幸被传扬出去,让当地的官府得知在俞家居然出现了这么一个半人半**“怪物”,那么其后果必将不堪设想。
到那时,俞家恐怕不仅会招来无数的麻烦事缠身……想到这里,在场的所有人心中都涌起一股深深的恐惧和绝望之情。
在经历了短暂而又混乱的惊慌失措后,俞家人很快便强行让自己镇定下来。匆忙四处寻来绳索,将俞彦辅牢牢捆了起来。
稍作喘息,俞家人紧接着便开始商议该如何处置。经过一番仓促讨论,最终形成了一个艰难的决定,让人赶紧找来一口棺材。
随后,大家七手八脚地一起动手,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仍处于半人半马形态、既不能开口说话也无法自由活动的俞彦辅硬塞进了棺材里。
做完这些,俞家人一刻也不敢耽搁,赶忙在自家院子门口高高悬挂起白色的招魂幡。
与此同时,他们还对外放出消息,声称俞彦辅因重病缠身,已经医治无效不幸离世。
当婺源的人听闻俞彦辅病死的消息时,一个个都忍不住拍手叫好。哭着或笑着说感谢老天有眼,收走了这个恶人。
不过,尽管俞家人绞尽脑汁想要竭力隐瞒俞彦辅变成**这件事,但不知怎的,后来这件事还是渐渐地流传了出去……
听说了这事的人都说,“世上那些依靠权势财富做出不仁不义事情的人,他们的罪业积满,恶业成熟后一定会遭受意外的灾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