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千古一帝,开局登基 第一千零三十九章老办法

朱棣对图们江以南女真人的招抚政策,和 推行的北进策略是相冲突的,但 也不敢直接惹怒明朝,只能通过外交手段来处理。

当时朝廷想用羁縻制度,让他们成为东北边疆的屏障,对于女真占据的土地并不在意,干脆就让给了 。

这其中当然也有 迅速承认朱棣正统性,给皇帝留下好印象的因素。

从此, 完全控制了东北的突出地带,也埋下了女真和 之间矛盾的根源。

刘安听完,眼睛一亮,这倒是一件好事。

要知道,鸭绿江以南原本是女真的地盘,朝廷为什么要女真归附?

不就是为了历史上的正统性吗!

所说的那条千里长城,就是为了防备女真而修的,就在鸭绿江的南部。

事实证明,那时候的蒙古人根本没把这条长城当回事。

但到了元朝末年,趁着元朝朝廷被各地 军逼得走投无路的时候, 势力扩展到了鸭绿江一带。

那时候 还叫高丽, 名叫伯颜帖木儿, 是后来李成桂发动威化岛 ,回国后向朱元璋请求赐国号。

至正二十一年,红巾军二十万人渡过鸭绿江,攻占了高丽的都城开京。

朱元璋想要恢复辽、金、元时期的边界,当时的高丽不过是个半岛罢了。

后来,朱元璋为了专心对付蒙古,下令把三万卫和铁岭卫都迁到辽东,给了李成桂机会。

与高丽禑王的想法一致,他们不断蚕食明朝撤退后留下的土地,这里的女真族节节败退。

李成桂也因此立下大功。

文有李穑,武有李成桂,李家开始走上夺权的道路。

因为朱元璋的疏忽,把 这个国名赐给了李朝,而不是高丽,结果导致鸭绿江以南的土地彻底丢了。

认输的好处是,李氏因为表现得低姿态,让明朝一直忽视东北这些地方,结果他们一边修城一边开发,没有国界概念的时候,只有建了城才算拥有。

现在,明军要回到原本就是他们的地盘,所以朝廷才让女真归附。

想要一座矿山,朝廷也要个体面。

“ 好胆,敢私藏罪犯!”

刘安立刻就下了结论,接着回头对亲卫说:“马上把这事上报朝廷,快点。”

亲卫一听,撒腿就跑,速度快得李满住根本追不上。

同时,这也让李满住心里明白了一些事。

这事儿,是大人物在争,他们这些小角色倒霉了。

要是刘安知道他这么想,肯定摇头说,李氏 不是什么大人物,只是明公爱面子罢了。

有了这个借口,渡过鸭绿江就顺理成章了。

刘安知道,这事不能拖,也不想再跟李满住废话,拉紧缰绳说:“记住,老老实实待在你部族里,别打什么歪主意。”

说完话,刘安一甩马鞭,吆喝着往回走了。

跪在地上的李满住看着刘安远去,然后看到明军分出一队骑兵,朝东边奔去。

但他不明白,这种事自己本可以做,而且他也愿意做。

接着,明军主力从他身边经过,没人看他一眼。

在地上跪了很久,等明军走远了,李满住才站起来,翻身上马,赶回自己的部落。

“阿玛,没事吧?”

古纳哈赶紧上前,扶住父亲的马,问道。

李满住摇摇头:“不是冲咱们来的,咱们的首领要干更大的事。”

对于该效忠谁,李满住心里很清楚。

尤其是亲眼见到明军的变化,那飞驰的骏马、沉默的士兵、传说中的火器,哪一个都能把建州卫按在地上摩擦。

古纳哈看着父亲脸色突然变来变去,有点不习惯,便问:“怎么了?”

“你不用知道。”

李满住摇摇头,接着说:“现在,我们要管好手下的人,等朝廷来处理。”

逃?能逃到哪儿去?

他们本来就是从北方逃过来的,东边有仇家,西边的朵颜三卫已经没了,南边就是大明。

古纳哈抿了抿嘴唇,没再追问父亲的决定。

如果真怪罪,就怪自己当初听信那两个人的话,以为大明会输,还能捞点好处。

“阿玛,要是朝廷怪罪,我愿意认罪。”

古纳哈对李满住说,但李满住只是轻轻拍了拍他的脑袋。

“你以为我上奏弹劾,没追究那些抢人抢东西的人,是为什么?”

谁赢了,我就帮谁。

李满住看着儿子,叹了口气,这脑子,早晚会被别人当**耍。

以前的军情都是先送到内阁,由内阁看完后写个处理意见贴在外面,再交给皇帝。

所以皇帝一般是最后才知道。

这是朱瞻基因为事情太多,才这么安排的。

朱祁钰把这事改过来了,规定不同等级的军报,凡是八百里加急的,直接送他这里。

刘安的信报到了两天后。

对于董山这个名字,朱祁钰不太熟悉,但他身边有个秘书兴安,能帮他解决很多事。

了解完董山的基本情况后,朱祁钰的脸色有些奇怪。

他知道,朱瞻基根本没有女真的妃子,自己和董山一点关系都没有,永清公主是胡皇后生的。

现在爱新觉罗只是一个没落的家族,爱新是黄金的意思,觉罗是远支的意思,就是为了跟成吉思汗的家族攀点亲。

这个董山骨子里反叛,一看大明弱了就跳出来,也不知道他是怎么活到现在。

“传兵部尚书。”

朱祁钰说了一句,不久后,于谦就被带进王府。

作为兵部尚书,他当然明白皇帝的意图。

让女真归顺,以此加强北方控制。

要不是那座铁矿山,于谦也会觉得这样做会让外人震惊,影响大明形象。

于谦一进来,就看见桌上摆了一堆奏折。

“于卿,你先看看这些。”

还没等于谦开口,朱祁钰就说道。

这些并不是别的,正是从他那个便宜父皇到兄长时期以来的边关军报。

宣宗时期主张以防守为主,重视德治而不靠武力。宣德五年,朱瞻基因为大宁、东胜、兴和等地已经被放弃,形势孤立难守,于是放弃了三百里的土地;从此失去了龙岗、梁河的险要,边防越来越薄弱。

这就让朱祁镇在面对北方敌军不断打扰边关时,毫无办法,他的无能和**上的 ,让北边防线几乎要崩溃了。

最后才发生了土木堡的惨败。

这些军报中,有很多都被搁置在内阁,没人去处理。

于谦一张张翻看这些军报,心里也十分难过。

其实,防守比进攻更需要强大的兵力。

朝廷的懒散,造就了现在的边防危机,他能想到,如果不除掉瓦剌的也先,就算守住了京城,放虎归山后,北方的狼群一定会撕咬大明。

这也是为什么于谦会支持圣人出兵的策略之一。

等于谦看完后,朱祁钰才把紧急军报递给他。

“一个小小的部落,就因为土木堡的事情,竟敢派兵侵犯边寨,于卿,你觉得那些首领心里是怎么想的?”

朱祁钰双手交叉放在膝盖上。

怎么想?当然是等着下一次机会!

“陛下,董山和凡察不能放,开了这个口子就不行。”

于谦沉声说:“请陛下下令,让 王立刻去抓人。”

“然后呢?”

朱祁钰问。

如果自己下令, 王一定能办到。

虽然 在拉拢女真,但他们也知道,北扩已经到头了,不能再惹大明不高兴。

于谦听了,沉默下来,他不是**,明白皇帝话里的意思。

抓董山这些人不难,可是,就算杀了他们,接下来又怎么办?

“陛下是想等 给他们封官?”

过了一会,于谦才开口,看着朱祁钰。

朱祁钰点点头。信息差可以做很多事情, 不知道大明的态度,但拉拢女真一直是他们的老办法。

就像洪武年间,他们就拉拢猛哥帖木儿,给了他上万户的职位。

朱棣也不傻,转手就给了猛哥帖木儿指挥使的官职,还赐了童姓。

以史为鉴,于谦一下就明白了。

“这样倒也名正言顺多了。”

于谦见朱祁钰表态,说道:“不过,这也有些麻烦。”

“既然陛下想试探 是不是有野心,臣可以推荐一个人。”

因为传递消息需要时间,所以在合适的地方安排合适的人,就显得很重要。

“谁?”

朱祁钰抬头问道,他不是贪图 的地盘,在现在的大明看来,那地方就是鸡肋,种地都不行,全是鸡肋。

“辽东右都御史王翱。”

于谦躬身继续说:“此人聪明能干,正直刚强,文能安邦,武能定国。”

就在于谦说话的时候,兴安已经在悄悄介绍王翱的能力。

不得不说,王翱确实是个文武全才。

“可以。”

朱祁钰缓缓说道:“升王翱为左都御史,随军参与军务。”

“吏部那边,就辛苦于卿了,另外,让刘安他们动作慢一点。”

朱祁钰想了一下,又补充说了一句。

消息是圣人先知道的,但要传下去必须经过兵部,这是规矩。

就算是神仙,也得先得到圣人的批准,再经过廷推,才能坐上那个位置。

大明还不够强,还得变得更强大。

朱祁钰所做的事,并不是霸道,而是为了让后代有个明确的界限,不让 有机会混淆是非。

高丽就是高丽, 就是 。

李成桂把高丽皇室的人全都杀光了,连婴儿都被扔进海里淹死,从此失去了女真扶余族的支持,一个新的王朝也就建立了。

于谦接下命令后,立刻回到兵部开始写公文。

刘安急得不行,正准备走,却被王翱拦住了。

此时,大军已经驻扎在虎儿文卫外面。

因为走的是山路,刘安行军速度比较慢。

过了婆猪江后,沿途有一些零散的部落,看到明军都跪地磕头。

他们住在江边,靠打猎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