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懿面色凝重地转过头去,毫不犹豫地迈步走了,像是下定了某种决心。
他的身影渐行渐远,始终没有再回过头来哪怕只是匆匆一瞥。
随着司马懿的命令下达,魏军大部队迅速响应,开始连夜拔营。
整个营地一片繁忙景象,士兵们此刻还蒙在鼓里,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就是习惯的听从长官的命令,收拾行囊、拆卸营帐,没有丝毫的拖延和犹豫。
军官们催促的急切,他们深知此刻时间紧迫,一分一秒都关乎生死存亡,因此动作异常麻利,宛如训练有素的机器一般高效运转。
而另一边,汉军将士趁着夜色展开了攻势。
然而,他们的进攻主要集中在远程攻击上,通过抛石射箭等方式对敌军进行骚扰。
这样的战术旨在打乱敌军的休息,给敌人制造心理压力,但并不打算全力出击。
身处营帐中的诸葛亮凝视着远方,目光深邃。
凭借多年的战争经验和对对手的了解,他早已猜到司马懿会选择撤退。
尽管此时的司马懿如同一只被咬住尾巴的壁虎般狼狈不堪,但想要将其彻底困住并歼灭却并非易事。
毕竟,司马懿麾下的大军人数众多,就是五万个馒头,也不是轻易能啃下来的。
不过数万人规模的军队要完成如此大规模的行动绝非一蹴而就之事。
直到黎明破晓之时,仍有部分兵马尚未完成撤离准备,整个军营依旧弥漫着紧张的气氛。
次日清晨,阳光洒落在汉军营地之上,汉军将士们如往常一般整理军备,准备向前进发。
然而,当他们开始展开进攻后不久,就察觉到这次的推进速度有些不同寻常。
原本应当更加坚固难攻的魏军营垒,如今竟然似乎变得脆弱不堪起来。
虽然没有到一触即溃的程度,但是推进起来显然更加容易。
而因为诸葛亮下达了一项严格的命令:军中之事无论大小,凡是涉及惩罚三十军棍以上者,必须由他亲自过问和处理。
正因如此,这种怪异的战况很快便被上报,最终传到了诸葛亮的耳中。
诸葛亮闻听此事,立刻意识到其中必有蹊跷。
他深知战争局势瞬息万变,任何细微的变化都可能影响整个战局的走向。
于是他决定亲赴前线,实地查看情况,并统筹指挥各军将领发起进攻。
当诸葛亮来到战场时,只见汉军士气高昂,喊杀声震耳欲聋。
在他有条不紊的调度下,各路军马紧密配合,经过一整天的激战,魏军精心构筑的防御设施几乎被彻底摧毁。
斩杀俘虏魏军数千人。
随后,诸葛亮命令姜维向北,率领着精锐的骑兵部队继续向北追击溃败的魏军。
而王平则率领着大批步兵紧随其后,为姜维提供强有力的支援。
与此同时,诸葛亮亲自坐镇中军,指挥着其余大军迅速将魏军余部围困在了永安城中。
面对这座孤城,诸葛亮采取了围三缺一的经典攻城策略。
他下令三面包围,只留一面给魏军逃生之路。
这样一来,既可以减少己方伤亡,又能让被困的魏军心生绝望与逃跑的欲望,从而加速敌军的崩溃。
但其实那逃生之路也是陷阱,因为敌军一旦脱离城墙的保护,则有被汉军野战歼灭的危险。
而当得知留下来守城之人竟然是自己当年的至交好友孟建之时,诸葛亮那向来沉稳睿智的面容之上,竟也不禁浮现出一抹惊愕之色。
二十多年来风云际会,时代的洪流滚滚向前,自己就算是贵为丞相,又何尝不是渺小如沧海一粟。
当年一群外来人在荆州抱团,一起游玩求学的记忆涌上心头,诸葛亮亦是呆立当场,足足愣神了好一会儿。
待回过神来后,他轻轻地叹息了一声,这声叹息之中似蕴**无尽的复杂情感。
紧接着,他唤来了一名亲信使者,仔细地交代了一番后,便让其携带一封亲笔书信前往城中送给孟建。
孟建在得到消息后,友好的将使者引入城中,以高规格的礼节款待了这位来自敌营的使者。
而在使者呈上书信之后,孟建并没有选择私下阅读,而是命人当着众多将士的面,将信封缓缓拆开。
此举无疑是向所有人表明,他对这场战事问心无愧,毫无私心杂念可言。
只见那信纸轻轻展开,映入众人眼帘的并非是什么关于当前激烈战况的讨论,亦非那些充满官方腔调的朝廷王师之语。
信中的字里行间,尽是诸葛亮对老友孟建的亲切问候,以及对对方家中亲友近况的关切之情。
除此之外,诸葛亮还在信中不无感慨地提到:
听闻昔日好友石韬如今仅仅担任了一个小小的典农校尉之职,而徐庶更是官至御史中丞便再无晋升之机。
“莫非是魏国人才济济,谋士如云,以至于像徐庶和石韬这样才华出众之士都难以受到足够的重视与重用么?”
孟建听了也是感慨,两位朋友的际遇,他自己当然是清楚的,确实当今的地位配不上他们的才华,他也为友人打抱不平。
随后,又顺着这个角度回想起这些年曹魏政坛的起起伏伏,由赤壁之战前那一统天下仿佛近在眼前的胜券在握。
到后面占据北方、休养生息,优势在我的自信与从容。
到后面汉中、襄阳两场损兵折将的战败,孙权对合肥的不断骚扰,乃至于魏武帝病逝之后青州兵的罢工……
曹魏在天下局势重新不明的情况下,迎来君主更替,甚至天命也迎来了更替巨变。
然而天命似乎没有庇佑曹魏,天下局势在重新不明之后,又重新明了,但是明了的局势是汉家将要重得天下。
汉室江山为何总是能危而复安,幽而复明,莫非天真的姓刘乎?
“阁下能够挺身而出,在此国家危难之际,率领数千残兵困守孤城,天下无人不识得孟公高义,那些弃地而走之人谁不是受公之恩惠。”
使者见其动容,知道时机已至,立刻劝降。
“今孟公将我家丞相抵挡在此,司马仲达已经携带大军离去,您尽忠的职责已经完成了,是该为麾下数千并州子弟兵的命运考虑了,他们本都是汉家好儿郎,无为在此空耗生命,望孟公思之怜之啊。”
孟建回想起见到的士兵全都惴惴不安的样子,也是完全没了底气,问使者道:“阁下现居何职?”
答曰:“鄙人马齐,字承伯,忝居丞相掾。”
最后孟建感慨:“好,愚陋之人应当听从贤才的建议啊,我愿身陷囹圄,只愿朝廷善待麾下将士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