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战死,妻下堂,还我妈生团宠命 第二百七十三章 叛军

();

得知清河崔氏以及其它大族联合齐家造反之时,梁晚辞笑了。

登基快一年了,她一直对齐家和青雀郡主按而不发,也从未催过崔家交权。

为的就是这一日。

齐老将军在南部掌军多年,要说没点旧部哪能呢,哪怕庄承已经去清理了一遍,也肯定还有不安分的。

这正是她要等的机会。

本来嘛,他们若是安安分分的,她也可以假装不知,再与他们虚与委蛇。

既然他们不听话,那也怪不得她不客气了。

说起来这次齐家旧部和那些世家豢养的私兵加起来有不老少,竟也有七八万人。

他们凭借这些兵马,打着匡扶正统,另择贤主的旗号,已经拿下了清河郡。

消息传出来的时候,附近的几个郡也都被拿下了,竟是有向京城缓逼的架势。

一时之间,不仅是朝堂,连民间百姓也很是担忧。

世人皆知,如今京城只有京郊大营驻守的五万禁军。

那这五万禁军,能敌得过七八万的造反军吗?

且不说,那些人这一路上还不断招收当地百姓增强兵力。

京中人心惶惶。

肖芙娘进入太医学院,正要如往常一般去办公室,就见一个眼熟的姑娘拦到她跟前。

“院长!”

“你是…崔可贞。”肖芙娘从记忆里搜索出她的名字,继而微微笑,“你有什么事吗?”

这女孩她认得,安州府府城崔家商行的小姐,对许从南有爱慕之心,为此还和她产生过误会。

她记得趁着花媛再嫁之日,她们是说开了的,也不知道她什么时候来到了京城,还进了太医学院。

崔可贞也有些惊讶,她没想到时隔这么久,肖芙娘还能记得她,但此刻她什么都顾不上了。

“院长,我能和你说几句话吗?”

她知道这样做不好,但如今她和肖芙**身份天差地别,她已经没有别的机会能求见她了。

许是好奇,许是想到许从南,总归肖芙娘答应了她的要求。

二人来到安静的会客室,肖芙娘示意她坐下,继而自己也坐下,拿起茶具开始煮茶。

看她行云流水的动作,崔可贞实在忍不住了,“院长,我想知道许从南的下落。”

这几年她对许从南的心思从未停歇,为了符合他的步调,她还进了太医学院。

也确实她和许从南之间关系亲近了不少,原本两家说好了商议着定亲的,这事情许从南也是同意的。

哪能想到亲事还没定下,许从南就不知所踪了?

去问许老爷子,许老爷子只说他是为着生意。

原本她还不懂,但如今清河郡那边传来世家谋反的消息,她还有什么不明白的。

认出她的那一刻肖芙娘已经知道她的来意了,因而也并不意外。

“此事我不知。”

确切地说,是不能说。

“你怎么会不知?院长,我知道你与女帝陛下关系亲厚,且还有定北王在,这消息一定瞒不住你的,你就告诉我吧。”

她打听过了,许从南离京之前去过定北王府,这消息肖芙娘一定知道。

“崔姑娘可知,许公子除却商人外还有什么身份?又可知他许家做的是什么生意?”

“自然,他除了是个商人外还在户部挂职……”

话到这,她已是明了。

许从南从来不是一个纯粹的商人,早在女帝未登基前,他就替女帝办事了。

女帝登基后,许家接管了朝廷军队的粮食,药品等补给生意,说不上皇商,但却真真是绝无仅有的殊荣。

再一个,许从南在户部挂有闲职位,怎么说也是个官身。

就这两条,不管哪一条她都不好多问他的下落。

见她明白了,肖芙娘微微一笑,“崔姑娘回去吧,时间到了许公子就回来了。”

也就是说,现在时间未到,那许从南必然是去护送军备物资了。

崔可贞眼眶一下红了,“院长,他能平安的对吗?”

这种逆贼谋反的时候,她怎么能不担心?那是她喜欢了好几年的人啊!

“会的,他会平安。”

小姑娘眼眶通红,眼里蓄满泪珠的样子实在过于可怜了,肖芙娘还是宽慰了一句。

听到她的回答,崔可贞站起身冲她福身行礼,“谢谢院长替我解惑。”

“哪怕他不能回来,我也会嫁过去的,这辈子我怎么也要当一当许家人。”

肖芙娘愕然,还没等她再说什么,眼前的姑娘又是一福身,急匆匆跑了。

看着她的背影,肖芙娘轻笑着摇了摇头,继续手里煮茶的动作。

没想到许从南倒是遇上了个这么痴情的姑娘,看来很快就能喝上他俩的喜酒了。

至于许从南能不能回来这件事,她从未怀疑过。

世人都以为,京城如今只有五万禁军,南部和北疆虽有兵马却鞭长莫及,此番定是女帝不敌叛军。

殊不知,京城乃至附近两个州府一直都有十万士兵驻守。

这还是当初先皇禅位时庄承带回来的人马,为的就是血洗世家之乱。

只不过为了不打草惊蛇,那些人早早被庄承分散安排到各个州府的山头安置了。

外头十万人,还有京郊大营的五万禁军,又有庄承领兵,剿灭叛军不过是时间问题罢了。

所谓杀鸡儆猴,齐家和清河崔氏就是那只被杀的鸡。

想来经此一遭,那些有小心思的世家会很快俯首称臣,女帝的下一步动作也得以实施了。

肖芙娘是早早就被女帝梁晚辞盯上了的,她一开始惊讶于她的身份,后来欣赏于她的才学,愿意助她一臂之力。

大梁是一个与历史上很不相同的国家,这里世家侵占了大部分资源,却也没有完全灭绝普通人的出头机会。

例如在这里,朝中大臣百分之八十都是世家出身,且基本身居要职。

世家仅凭举荐就可让族中子弟入朝,普通人想要出头就要通过科考。

讽刺的是,每年科考成绩出来后,其中绝大部分的学子会归顺于当地世家,成为世家的拥趸。

如此一番,自是世家越来越强,普通人越来越没活路。

梁晚辞就是要在这没活路的地方,搞一场大地震,重新架桥修路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