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1977大时代 第828章 只准一个人看的未删减版《清宫医案研究》(月票加更3K)

“……”方言这下无语了,自己今天是来学东西的,结果变成带班的了?

要说人在这里能够学到点东西都还行,但关键是他一走这里就成了方言的门诊了,那还找谁学去?

变成方言带着王志君他们了。

方言说道:

“算了吧,您要是有事儿我们去其他地方就好了。”

听到方言这么说,陈科冀倒是也没有硬让方言在这里坐诊,他略微想了想,点点头说道:

“那也行,下次你们再来吧,过段时间我应该就空了。”

说完又拿出一本书递给了方言。

“这个是我整理的清代宫廷医药档案,你可以拿去看看。”

方言一看封面,上面写着:《清宫医案研究》。

方言问道:

“太医院的医案?”

陈科冀说道:

“嗯,对,你瞧瞧看吧。”

方言这才想起来,这位在今年议并主持整理清代宫廷原始医药档案,一直做了好几年,一直整理了三万余件宫廷医药档案。

就这情况,方言还记得原来历史上,他还在今年写了三本书,分别是:《岳美中老中医治疗老年病的经验》、《养老奉亲书》、《中国传统老年医学文献精华》。

其中一本还是帮岳美中岳老总结的治疗老年病的经验。

方言也不知道他哪里来的精力,简直可怕。

接过陈科冀递上来的书,方言翻开第一页,就是太医介绍。

赵文魁(1873-1933年),字友琴,号鹤舫,祖籍浙江绍兴,世居BJ。

其家族世代业医,他自幼秉承家学,勤奋钻研医学经典,对中医理论和临床实践有着深厚的造诣。

赵文魁于光绪年间进入太医院,担任御医。他医术精湛,曾为光绪皇帝、慈禧太后等皇室成员诊治疾病,深受信任。

1911年辛亥革命后,清王朝覆灭,太医院解体,但赵文魁凭借其高超的医术,继续为一些上层人士和社会名流治病,在京城医界享有很高的声誉。

赵文魁方言知道,他儿子赵绍琴整理的《文魁脉学》方言还看过。

他属于是子承父业,他爹赵永宽也是太医院的御医,只不过这上面没写。

继续往下翻,第一页就是医案:

叶赫那拉氏(慈禧),女。

诊查:光绪某年四月二十九日,臣佟文斌、赵文魁请得老佛爷脉息,浮数而滑,左关弦数。

辨证:此系肝胃有热,兼受风凉,以致头晕鼻衄,身肢酸倦。

治法:谨拟疏解清热止衄之法调理。

处方:荆芥炭三钱、甘菊三钱、防风二钱、薄荷二钱(后下)、粉丹皮三钱、黑山栀三钱、元参四钱、军炭三钱、次生地四钱、侧柏炭三钱、犀角一钱五分(研冲、生草一钱。

药引:鸡内金三钱。

这是治疗慈禧流鼻血的医案。

继续往下翻。

溥仪,男。

初诊:1918年农历正月初九日。

诊查:正月初九日,赵文魁请得皇上脉象,左关右寸均浮,左寸右关略有数象。

辨证、治法:此风热在中焦,宜清散……

这是治疗溥仪的。

然后方言继续翻,还看到了治疗额尔德特氏也就是淑妃的,他他拉氏也就是端康皇贵妃的。

就只是短短几个医案就看的出来,赵文魁擅长治疗多种疾病,尤其在温热病、妇科病、虚劳病等方面有独到的见解和治疗方法。

方言和陈科冀说道:

“谢谢陈主任,我回去一定和同学们好好分享。”

听到方言这话,陈科冀当即说道:

“诶!分享就不必了,你还是自己看吧。”

方言一怔,问道:

“是保密的?”

陈科冀说道:

“这本书还没批准发出来,你看看就行了,批准发行的版本还得删改,太多人看了不好。”

“那我看了没事儿?”方言有些诧异的看向陈科冀。

陈科冀说道:

“当然没事儿了,你是参与过这类项目的,还是协和的中医主任,而且故宫博古馆那边季尧和你也是熟人,他说过你的事儿,你看看没毛病,说不定还能找出点什么问题呢。”

方言恍然大悟,原来和老季还有关系。

他对着陈科冀说道:

“行,那我自己看看,看完了尽快还给您。”

其他人露出个羡慕的眼神,这可是清代御医方子啊。

方言本来以为今天不顺,没办法学习陈科冀看病了。

结果这柳暗花明又一村,手里这下落了本还没删改和谐的御医手册。

这玩意儿方言前世都没看过,也不知道具体出版过没有,或者出版的时候已经改过名字了也说不定。

接着方言和陈科冀告别,带着王志君他们离开了这里。

本来想找刘渡舟说这边的事儿,结果刘渡舟人都找不到了。

方言他们去问开校车的师傅,人家说他也不知道。

最后没地方去,方言就干脆在车上看起书来了。

至于王志君和杜衡严一帆。

方言也没让他们闲着,安排去了师兄陈勇那边,今天这书没办法分享了。

只能自己恰独食。

该说不说,里面的内容还是挺丰富的。

这会儿仔细看后发现,书中收录了大量清代帝王及其家族成员的诊疗记录,内容涵盖内科、外科、妇科、儿科等多种疾病,详细记录了患者的健康状况、医生的诊断和治疗方法,以及一些被列为禁忌的宫廷药物使用情况。

不止是赵文魁,还有雍正乾隆年间的第一医官刘裕铎,清末太医院院使张仲元。

还有叶天士、曹元恒、程文彬、丁进忠、沙惟一、钱景等太医的相关医案记载。

其中更是记录了叶天士为康熙献上的《眩晕辨治十法》。

跨度从顺治、康熙时期开始,下至光绪、宣统时期。

从1644年顺治入关开始,到1912年宣统退位结束,时间跨度近270年。

虽然没有全部记录,但是里面选用了许多陈科冀认为有价值的东西,研究的价值还是很高的。

等到快到午饭时间的时候,随着【叮】的一声,方言结束了阅读。

脑海里把陈科冀整理的这些清代医案全都记了下来。

此外这些人身体上的毛病,方言也基本上知道了。

光绪帝长期抑郁焦虑,御医多用安神定志丸调理。

乾隆晚年痰湿内盛,记录显示日均摄入鹿茸3钱、燕窝5盏。

同治医案载:“发热三日,疹出如粟”,御医诊断为天花,采用透疹解毒法。

因皇室忌用民间“人痘“法,清宫天花病例死亡率达40%,远超民间。

慈禧用犀角地黄汤治疗血热证,记载有“南洋进犀角十斤,耗银八千两”,贪污严重。

此外还有各种太医院的毒药也在里面,杀人的,堕胎的。

只字片语中能够看的出来紫禁城权力顶端的健康困境,以及顶尖太医们的生存哲学。

不光是医案,还有很多**人性的博弈。

怪不得陈科冀说只给方言一个人看呢。

理由有些是敏感性内容,在这个拨乱反正的初期,涉及“封建帝王秘史“的研究需谨慎。

还有一些宫廷秘方就和之前方言整理《御修医方类聚》里面的秘方同理,都是涉及到秘方的东西,这是学术安全机制,方言已经得到信任可以接触这方面的东西,但是其他学生没资格。

看完了医案,方言收好书,准备找个时间去还了。

“啪!”方言这时候一拍脑门儿。

刚才看入迷了,差点忘了今天中午还得回去和老胡李成竹吃饭的事儿。

方言看了一眼手表,发现也就还有半个小时。

于是赶忙和车上的司机打了个招呼,给他说自己先走了。

接着就去了停车场,开上车一溜烟的就离开了西苑医院,朝着**街而去。

距离大概十五公里,不堵车方言开车平日用半个小时到四十五分钟,现在午高峰前方言得赶紧,要不然就得堵路上了。

发挥自己的驾驶技术和跑车的高性能,一路飞驰下,二十多分钟方言就到了。

等到的时候,李成竹刚好从住院部下楼。

刚好看到方言一个甩尾停在了停车场。

“方大夫你车技不错啊!”远远的,李成竹就笑着对刚下车的方言大声招呼道。

“一般般吧!”方言整理了下衣服,刚才还是这么久时间第一次开这么快。

还好赶在午高峰前回来了。

李成竹走到方言面前,打量了一下那辆奔驰300SL Gullwing,说道:

“不过这车稍微老了点,回头咱们的合作成了,我送你一辆最新款的。”

“保证比这个快。”

方言刚要回话,就听到一旁传来个声音:

“李小姐真是的大方啊!”

转头一看发现是老胡带着老崔和他的助理来了。

手里还带着几个文件袋。

“胡老板!”李成竹对着胡道虎招呼到。

胡道虎笑着点点头,然后对着方言说道:

“这车确实年龄大了点,京城这边的路不太好开,回头我再送一辆好开点的给你,这辆你做收藏差不多。”

方言哭笑不得,这什么情况,刚见面怎么都说起要送自己新车了。

“车的事儿后面再说吧,咱们先去聊聊合作的事儿。”方言对着他们说道。

两人应了一声,跟上方言朝着他家里走去。

PS:月票多了200张,所以再欠大家4000字。

更完这章还欠大家82000字。

下午还有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