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局我爹是皇帝,江山只有一座城 第74章 迷人的老祖宗

或许乍一看,秦朝制度有些繁杂,实际上在古代地广人稀的情况下还真得如此细致划分。

在秦制下,比如一旦地方出现匪乱,很快就会被当地三老所察觉。

随后汇报给当地的游徼,游徼就像是后世的刑警兼寻常民警,不仅需要经常视察各地村落的情况,还需要进行破案追捕。

例如,秦朝规定商品只能明码标价,不能欺骗顾客,也不能贩卖假货,然而最最重要的是,竟然还提供发票。

唔没错。竟然还提供发票。

比如百步之内,如果有人需要帮助,如果不见义勇为,最后被指认是要罚款的,所以在秦朝碰瓷几乎是不可能的。

如果在道路上有人持刀行凶,你视而不见坐视对方行凶成功,那就相当于不见义勇为罪,要罚两件甲的钱。

而如果见义勇为了,并且还抓捕了逃亡的盗贼,如果这人身上还有钱财,那这些钱财统统归逮捕者所有。

如果在村镇,突然有贼闯入村子里,有人呼喊有贼,你如若不见义勇为,同样要处以惩罚。

还有保护私有财产法,未成年保护法。

其次不得辱骂官员和夸奖官员。前者属于侮辱罪,后者属于存在贿赂嫌疑,都不能做。

而为官之人,如果能根据口供破案,那自然最好,但如果情况不明,不得严刑拷打,恐吓犯人。

而是需要进行多番考证,确定目标嫌疑最大,如此便可审讯,审讯多次,直至对方词穷,甚至言语漏洞。

相当于后世的审讯,不断地发问,直至对方谎话连篇,漏洞百出。

如若这时候还不认罪,那就可以依法进行拷打,而且还需要把拷打犯人的情况记录下来。

唔,相当于后世审讯时需要摆个摄像机进行记录备案。在秦朝这叫爱书。

并且老祖宗对官员要求十分严格。曾言凡为吏之道,必精洁正直,谨慎坚固,审悉无私,微密纤察,安静毋苛,审当赏罚。

并且提出吏有五善,与五失。

如果官吏能做到五善,必有大赏。违反法令行事,玩忽职守、官吏贪赃枉法、行贿受贿,要罚款,严重者更要流放。

其次在户籍管理上也有一套很完善的制度,如果是逃犯,没有身份证明,驿站酒店等等都不能入住,商鞅就是逃跑无门,落脚无门这么被搞死的。

另外都说秦朝劳民伤财,征募大量劳役,实则比之其他朝代,在秦朝给公家干活是有好处拿的。

比如男的,每月可获得口粮一百二十市斤,女的每月口粮九十市斤。

几乎不存在吃不饱的问题。

并且秦朝对官奴和刑徒待遇也不错,从四月到六月发给夏衣,从九月到十一月发给冬衣。过期不领,也就没了。

等于说当囚徒,官家还给发衣服,冬天一件夏天一件。

并且人家还设立了,唆使少年人犯罪会判处死刑,亲兄妹私通会同理。

而能够处以死刑的极少,但这两种罪在秦人眼中是不可原谅的,尤其是对唆使少年人犯罪。

秦朝有着一套很成熟未成年人保护法,伤害未成年人就是与国家作对。

此外更多就是经济惩罚,赀甲、赀盾、赀钱和赀徭役。

赀罪,也就是处罚以,甲,盾价值相当的财物,罚钱就是简单的罚钱,徭役就不必多说了。

如果你有钱可以用钱抵罪不用去处罚徭役,如果没钱就去做徭役。

其次人家有着全套的农桑保护法,对农田水利建设,山林保护,牛马保护等重要农业生产工具有着很严格的要求,一旦破坏要处以严重的责罚。

除了禁止随意屠杀耕牛,还禁止在动物繁衍季节狩猎,以保护动物安全生产繁衍。

可以说人家连动物保护法都想到了。

其实像刘邦驱赶徭役,而畏惧秦法过于严苛,而咬牙逃遁这种事,那更是污蔑老祖宗。

秦朝征召徭役,的确会有延期抵达的惩罚。

但迟到三天到五天,顶多也就是口头斥责。

迟到六天到十天,罚一盾的钱,超过十天,罚一甲的钱。

而且如果是因为下雨天导致无法动工,则完全可以免除此次徭役。

其中并没有提及因为迟到而需要斩首的法律。

而这还是赵铭前世看出土的云梦秦简而得知。

这里面理应做不得假,为何会出现后世如此的误会?

无他,胜者为王,败者为寇,史书大多是胜利者书写的。

真正的秦法对于人口的保护是很细致的,如非万不得已,是不会处以死刑。

因为老祖宗很重视劳动力,知道人口就是第一生产力的道理。

更何况老祖宗更是开启了废除殉葬的第一人,结果到了汉朝就开始大行其道。

这样一位迷人的老祖宗制定的律法制度其实没什么大问题。

这样的制度赵铭自然是能用就用,索性还省去自己挖空脑筋去想。

当然后续赵铭也会尽可能进行精简,同时对一些制度进行降低处罚的标准。

秦法之中的确存在一些较为严苛的惩罚,而且老祖宗似乎很执着于见义勇为?

一场朝会,赵铭足足是从清晨开到了正午,直至大家饥肠辘辘这才作罢。

下了朝,赵铭也顾不得去享用午餐而是将柳文和到一旁。

“柳先生可是记录下来了?”

刚刚早朝,柳文和虽然没有位列其中,但一直在偏厅进行旁听记录。

“呃...小友,你也不看看你刚刚说了多少,在下有些地方实在是没记住。”

柳文和一脸的为难,当然更多地是震惊。

为官这么多年,又郁郁不得志这么多年,平日里他可没少琢磨朝中制度,更是经常私底下吐槽一些制度的不合理。

本以为今日听说赵铭要制定大乾的新制度,他还打算听个乐子。

毕竟这制度哪里是这般一蹴而就的?

就好比大燕朝的制度,那都是一大群大学士,大儒等等博学之人苦思冥想许久这才得到初步制定。

并且在后续几百年里一直进行小范围的修修补补,饶是如此柳文和依旧觉得不少地方依旧蠢笨至极。

然而上午这一旁听,他都听懵了。

赵铭这一套制度虽然大体上与大燕朝有些类似,但许多地方存在巨大差别。

光凭这点就可以笃定,对方绝对不是照本宣科的照抄大燕制度。

而且仔细一听,他还发现这里面不少制度,竟然比当今大燕的制度还要好,且考虑的细致周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