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侠世界刺客行 第三百四十二章 洪灾之患

一夜过后。

天气并未转晴,暴雨仍旧下个不停。

黄四喜没有继续滞留,戴上蓑衣斗笠赶路。

他刚刚走出数里地,就在官道路口看见一位熟悉人影。

这路口建在平原尽头,再往西去全是山路。

那人影背朝群山,面向一马平川的空旷平地,纵然是大雨连绵,那人影也可以轻易眺望到黄四喜的到来。

他快步迎上,边笑边喊:“世绩终于将黄郎君等来了,先前我还在想,倘若昨晚黄郎君连夜赶路,那我可能要错过黄郎君的行程,还好黄郎君并没有走远!”

他正是昨天与沈落雁分道扬镳的徐世绩。

他和黄四喜一样都在荒山洞窟露宿,但他比黄四喜早起半个时辰,提前赶来这个路口等候。

他知道这里是西行的必经之地,如果昨晚黄四喜也在避雨,那么今天肯定会途经此处。

也果不其然。

不过黄四喜发现徐世绩苦候在这里,言语比较平淡:“沈落雁让你来追我的?”

徐世绩笑道:“这是世绩自己的主意,沈军师让我随她一起返回瓦岗,但我想跟随黄郎君去对付朱粲,于是就与沈军师各奔东西啦!”

他已经决定脱离瓦岗寨,就不欲让黄四喜误会。

他旋即又补充一句:“今后世绩都不会再回瓦岗寨!”

黄四喜听见这话,颇为意外。

他以为徐世绩此番追来,是与沈落雁定下分头行动的计策:“瓦岗寨声势如日中天,已经被推为天下义军盟主,可谓前途无量,你为什么不回去?”

徐世绩叹了一口气:“自三月瓦岗军攻破兴洛仓以来,确实震动天下,但寨内也矛盾重重,瓦岗大龙头是翟让,声望却尽归蒲山公李密,导致瓦岗兄弟都不知道应该尊谁为主!”

他隐晦讲出自己离开瓦岗寨的原因,不想介入翟让与李密的争权,一来有愧兄弟情义,二来有可能让自己身陷危局。

黄四喜听完他的意思,心想徐世绩可是瓦岗寨的铁杆簇拥,直至李密投唐,他都没有降。

结果在瓦岗寨的造反事业蒸蒸日上时,徐世绩却突然脱离瓦岗,这变故实在是令人始料未及。

黄四喜会继续关注徐世绩的言行。

他也不再过问瓦岗寨之事,只说:“朱粲兵马过千,以你的武功,不适合闯阵厮杀,但我对地形不熟悉,你来给我向导引路,可以更快找到朱粲军。”

徐世绩立即朝后方路口指了指:“黄郎君这边走,朱粲带领的兵马较多,暴雨天气绝对无法赶路,他们应该驻扎在不远处,今天就能找到他们!”

他说到这里,察觉一股‘呲呲!’的溅水声,从不远处传过来。

他急忙转头打量,见是一条绿皮蛇影,穿行在地面由雨水汇积的小溪里,突然冒头蹿起,对准黄四喜背后猛扑过来。

“黄郎君小心!”

徐世绩脱口示警,下意识运气掐指,打算拦截蛇影靠近。

黄四喜手臂一伸,横在徐世绩面前:“这是自己人,你不要动手!”

徐世绩显得甚是奇怪,什么叫自己人?

他凝神细瞧,发现蛇影已经蹿上黄四喜手臂,蛇躯熟练的缠着手臂环绕,犹如一条绿带子,呼呼旋转,快若疾风。

等蛇影最终盘踞在黄四喜肩头,露出它长有犄角的怪头时,徐世绩不禁大吃一惊:“啊!这是一条什么东西?”

小魔龙的眼珠比普通蛇类大的多,且总是显露着拟人化的神态。

这让徐世绩意识到小魔龙的身份超凡。

黄四喜抬手轻抚小魔龙的额顶,对徐世绩说了一句:“它叫龙儿,能够感应洪灾,这次暴雨规模很强,附近水道随时会有决堤风险,咱们尽快上路罢!”

说完朝着山路进发。

徐世绩心头震撼难消,原地怔神了片刻,才小跑追上黄四喜,激动询问:“黄郎君你养了一条真龙?”

“怎么?我不可以养吗?”

“不是不是!传说里才有真龙,从古至今根本没有任何人见过龙的真身,黄郎君你是从哪里找到这条龙的?”

“我是在地底偶遇!”

“地底竟然藏有龙种?真是稀奇!自古以来,真龙就代表天命,黄郎君你能与龙为伍,那就是天命之主呀!”

“你徐世绩竟然迷信天命?咱们中土不是讲究人定胜天吗,再强的天命也敌不过人为。”

“假如真龙不现世,才有人定胜天的说法!真龙一旦广为人知,天下民心必定归附,这是大势所驱啊!”

徐世绩心里又想,迷信的不是我徐世绩,而是天下百姓,如果百姓知道黄郎君养有真龙,肯定将黄郎君当成真命天子。

本来徐世绩决意脱离瓦岗寨,前来追随黄四喜,实是存在赌博冒险的因素,不过他见了小魔龙后,心头压力瞬间一扫而空,整个人神采焕发,犹如打了大胜仗一般。

徐世绩又笑道:“怪不得黄郎君有降龙之名,原来黄郎君真的降服了一条龙!”

黄四喜也笑了起来,不止是徐世绩这么认为,降龙院的学生们见到小魔龙时,也是一片的恍然大悟,原来院长之所以给书院命名为‘降龙’,竟是因为降服了一条真龙呀。

但黄四喜初出江湖时就起了刺客降龙的名号,又哪里是因为小魔龙?

两人聊着天,结伴西行而去。

越往西走,地形越显复杂。

由于暴雨越下越大,雨水越积越多,最终造成河道决堤,洪水泛滥。

下午时,黄四喜与徐世绩站在一座山岗上眺望,放眼望去全是滚滚洪流,道路已经不复存在。

徐世绩看罢地形,笃定说道:“朱粲是率领兵马行军,他肯定会在地势高的地界安营扎寨,荒山他不会去,山里没有粮食!附近有一座翠玉山城,可以躲避洪水,还囤积有粮草,最适合朱粲军临时驻扎!”

黄四喜却忽视了朱粲,他望着被淹没的村舍与良田出神:“你估计这场大水会造成多少百姓流离失所?”

徐世绩脸色跟着凝重起来:“世绩对这里的民生不了解,统计不到人口,难以估出损失,只能按照以往发洪水的情况来推算,类似这样的洪水,受灾者至少是数以万计,关键是灾后官府是否介入援救……”

他话没有说下去。

现在天下大乱,到处是义军横行,隋廷四处灭火,手忙脚乱,又哪里顾得上百姓死活?

黄四喜沉吟片刻,示意徐世绩将做好的竹筏投放在洪水里:“咱们先去收拾朱粲,然后再检查灾情!”

徐世绩闻言照办。

两人站在竹筏上,徐世绩撑着竹竿朝翠玉山城划去。

他见黄四喜惦记当地百姓的安危,开始给黄四喜出谋划策:“翠玉山城囤积有粮食,但山城规模较小,储粮无法满足救灾需要!”

关键是灾后洪水退去,良田被毁,当地百姓都将失去生计,粮食消耗会非常大。

如果隋廷中枢仍有控制力,可以从各地调粮过来救灾,帮助当地百姓度过难关。

如今天下局势糜烂,各地都有义军横行,道路已经被阻断,即使官府押运粮食也会被抢。

这种局面只会引发一种后果,百姓大量死亡,没有死亡的百姓揭竿而起,攻打周边城镇,抢夺活命口粮。

乱世就是这样形成的。

徐世绩直接提议:“黄郎君,等到洪水退走,当地百姓失去衣食,只剩下起义这一条路可以走,想要救他们,最好是将他们聚拢起来,带领他们赶往周边开辟有朝廷粮仓的地方,这些粮仓里所储存的粮食可以满足他们生活数年之久!”

他的计划不算复杂,先打翠玉山城,拿到山城储粮后,用于招揽灾民,继而形成义军建制,最后向周边扩张。

黄四喜却一口否决:“百姓受灾之后,家门破灭,身心俱疲,他们需要的是重建家园,然后休养生息,绝对不能逼着他们去打仗!”

徐世绩苦叹:“世绩并非去逼他们,他们家园被毁,灾后只能向周边各地逃荒,这会令各地义军闻风而动,招揽他们前去打仗效力,他们没有其它选择!”

“他们有!”

黄四喜望了徐世绩一眼:“只要我还在这儿,他们就能重建家园,谁逼着他们去厮杀流血,我就让谁丧命!”

徐世绩听见这话,心间五味杂陈。

他亲历了瓦岗寨攻打兴洛仓的战斗,事后翟让与李密开仓放粮,但他们绝非是体惜百姓,完全是使用粮食在招揽壮丁,目的仅仅是为了充实军力。

自从天下大乱以来,各地涌现这么多枭雄,谁不是把百姓当成了争夺地盘的筹码?唯独黄四喜不一样。

两人说到这里,忽然听见一阵呼喊声远远传过来。

他们扭头一看,发现前方有一座被洪水淹没的村庄,数百村民被困在一片大屋顶上,周围全是水流,只有黄四喜与徐世绩一艘竹筏出没,就被他们当成了救命稻草。

这片屋顶像是某位官绅的私宅,不止建筑众多,而且房梁坚固,周边村屋已经全部被水流冲塌,唯独这片私宅仍旧屹立不倒。

但如果被洪水长期浸泡,照样会有倒塌风险。

黄四喜示意徐世绩划过去,一边问道:“翠玉山城还有多远?”

徐世绩手指西向的一片朦胧山影:“就建在那座山上!”

黄四喜估算了一下距离,即使不用木筏也可以横渡过去,他就交代徐世绩:“你将这些百姓送去刚才的山岗,那山里林木众多,再让他们伐木造舟,前往周边村庄,只要碰上遇难百姓,就全部救过去!”

徐世绩忙问:“黄郎君要独自前往翠玉山城?”

黄四喜点头:“当然是我自己去,你去了也帮不上大忙,留在这里援救百姓更合适,等我击溃了朱粲军后,到时再把百姓全部送往山城!”

徐世绩知道安置百姓的唯一地点就是山城,附近荒山地势高却没有粮食,根本无法常居,只有让百姓登上山城才有活路。

他不再多说什么,让竹筏靠近屋顶,跳了上去。

这时从翠玉山城方向,漂流来了大量浮尸,尸体上布满刀剑创伤,并非溺毙。

屋顶上立即响起百姓的惊呼声:“昨天来了一支大军,打着‘迦楼罗王’的大旗,他们冒着大雨去了翠玉山城,有喊杀声从那边传过来,这些尸体肯定是他们杀的!”

黄四喜与徐世绩一听,确定朱粲军已经入城。

黄四喜不再停留,将小魔龙抛落水面,然后踏着洪流向山城疾跃而去。

徐世绩在后大喊:“黄郎君小心行事,世绩一定不负所托!”

黄四喜在半空摆了下手,就又继续前行。

不一会儿,他沿着水面抵达了山城脚下。

这座山城依靠丘陵而建。

山脚处的房屋已经被洪水淹没,上方山间起起伏伏矗立着各式建筑。

黄四喜迎上眺望,虽然下着暴雨,城内街道却并不安宁,随处可见穿着盔甲,扛着战旗的迦楼罗兵卒,他们穿梭在大街小巷里边,寻找所有可以果腹的食物,搜刮所有值钱的财宝,沿途所遇的城民,均都逃不过他们的屠刀。

黄四喜在山脚屋顶上轻轻一踩,身形随着高跃,翻空降落在一堵院墙上,挥手撒出一团玉蜂针,射杀了在院内正持刀行凶的兵卒。

这时临近宅院内传来一道女人哭嚎,他身形再度拔起,凌空之时,远远望见一群兵卒冲入宅院大堂,拖出一位藏匿妇人。

他捏出玉蜂针,欲在半空发射,忽听‘轰!’的一声,院门被一脚踹开。

这一脚力道极大,院门崩碎,残片携着真气溅飞出去,横过院子,射入内堂,数位兵卒被残片击中,横死当场。

余下的十余人受到惊吓,立即远离妇人,举起兵器寻找来袭之敌。

他们朝院内一瞧,发现一位赤着白腻双足的素衣女子,朝大堂疾步走来。

他们原本如临大敌,结果目光焦距在素衣女子身上一刻,纷纷如遭雷击,仿佛着魔一样定身在原地。

这女子仰着一张美绝人寰的俏脸,媚骨天成。

她衣裳早已经被雨水淋湿,体态如山川起伏,身段匀称的无可比拟,全身找不到丝毫破坏她曲线美感的瑕疵。

仅仅看一眼她的身形,就有一种难以言述的眩人魅惑,倘若与她目光对视,必定要沉溺其中,再也无法从她脸上移开。

她迈步来到十余位兵卒面前,好似精灵失陷在野兽之间。

但野兽早已经驯服于她惊心动魄的妖娆姿容里,心神坠入对她无法自拔的幻象内,挣脱不得。

她忽一抬手,衣袖凭空长了半丈,飞出一条白丝带,丝带经过真气灌注,变的质硬如铁,在十余人中间穿梭一撞,顿时响起骨折肉裂的声音。

这些兵卒眼耳口鼻同时溢出鲜血,瘫毙一地。sxbiquge/read/73/7313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