贬妻为妾?贤德大妇她掀桌了 第一卷 第633章 戏精父子“骗婚”

流云道:“那位公子姓李,是陈氏夫人真正的青梅竹马,从小一起长大的,咱们二爷倒算是后头才认识陈氏。”

“而那位李公子一家,倒是相爷老家真正的富贵人家。”

“当初他也是对陈氏夫人情根深种,只是夫人选了咱们二爷,也正是因此,陈家才一直不认可陈氏与二爷的婚事,觉得她嫁给李公子会更好。”

“直到咱们相爷做了官,陈家与沈家的关系才有所改善。”

容枝枝倒是没想到,还有这一茬。

可笑沈砚明还口口声声说什么,若不是陈氏霸占了自己妻子的位置,他早就迎娶了谁家的贵女飞黄腾达。

其实真正当年有更好选择的人,分明是陈氏。

流云接着道:“那位李公子被拒婚之后,远走他乡,去江南发展自己家的生意了。”

“如今他在江南,倒也是风生水起,陈氏夫人知晓他这些年在外地,却并没想到就在江南。”

“最有意思的是,她到了江南的第一日,便同李公子偶遇了,感觉像是……天意!”

容枝枝听着,也觉得无巧不成书:“大抵也真的是老天爷觉得陈氏这些年过得太苦了,所以想重新给她做个媒?”

流云点头:“属下也觉得,因为这事儿瞧着,还真有那么点意思!”

沈砚书却还是有几分意外,因为旁人不了解陈氏,他还算是有几分了解的,对方作为弟妹,也是与自己在同一个屋檐下,生活过一段时日的。

要说她对砚明死心之后,遇见了曾经的竹马,两个人再续前缘,的确是有可能。

可要说这么快便答应婚嫁,以陈氏的作风,着实显得仓促了一些。

他便问了一句:“可发生了什么,叫她答应成婚?”

说起这个,流云就来劲儿了,开口道:“那李公子倒真的是个心机男子,原来当年被陈氏拒婚之后,他就没想过再娶了。”

“便在家族挑选了一个儿子,过继在自己膝下,由他从小照看着长大。”

“遇见了陈氏之后,他献了两日殷勤,陈氏明白他的心思,便直言说自己嫁过人,有过孩子,实在是配不上他。”

“他也开始信口胡诌,说自己娶过两房妻子,都不幸逝世,只给他留下一个儿子,他们孤儿寡父在一起生活多年。”

“他还对陈氏夫人说:算命的说他是命格犯煞,唯有生过三个孩子的女子,能够替他压住这样的命格,否则他的儿子也许都不能平安长大,正是因此,他更觉得自己的姻缘就在陈氏身上。”

容枝枝听完都惊了:“还有这样的路数?”

只是说完这句,她倒也忍不住偏头看了沈砚书一眼。

现在想想,当初沈砚书不是也骗自己,娶自己是为了结盟,为了帮他治病?

难道真的是一肚子套路的人,比较容易有夫人?

首辅大人当然瞧出了夫人在想什么,他轻咳了一声,心虚地偏转了眸光,不与她对视。

流云一脸叹为观止:“总之属下是学到了!没有条件,就为自己创造条件。没有事由,就为自己编造事由!”

沈砚书摸摸鼻子:“即便如此,陈氏应当也会再考虑一段时日才是,可是那李公子又出了什么奇招?”

流云点点头:“还真是!李公子养的那个儿子,已经八岁了,又聪明又机智,看出了养父的心思,便常常去找陈氏。”

“早上给陈氏送花花,中午给陈氏送糕点,晚上还赖在陈氏家里不走,奶呼呼地说自己从小没见过娘亲,能不能叫陈氏娘亲。”

“或许是陈氏夫人对比了一下自己的孩子,觉着这个孩子更加贴心?倒也是很愿意亲近。”

“接着,那孩子忽然发了高热,其实是他们父子串通了府医装的。”

“李公子一脸惨白,与陈氏说,看来是他真的要克死儿子了,如果再找不到有过三个孩子的女子成婚,孩子就完了。”

“陈氏也是担心那个孩子,一口就答应了嫁给他。”

容枝枝被这对戏精父子的故事,听得目瞪口呆:“还能这样?这不是……骗婚吗?”

流云:“其实属下也觉得有一点儿,不过李公子倒是说,担心陈氏后头后悔,不如两人先订亲,说不定订亲也能给孩子压一压煞气。”

“等日后陈氏想明白了,真的放下了京城的那个人,决定开始新的生活了,再与他成婚不迟。”

“他还提议,为了陈氏的名节,订亲的事他们二人私下知晓就好,便暂不与外人说,如此就不会影响陈氏什么。”

“若不是正好去江南打探消息的,是我们护卫中有名的‘顺风耳’,想来都很难得知这些。”

容枝枝听到这里,倒也为陈氏放下心来,只觉得这李公子心思虽然多,但人倒是不坏。

只为自己制造了更多可能,没有借机便先将人骗成自己的再说。

听完了这些,沈砚书沉着脸,瞧着那个官印。

脸色也实在算不得好看:“砚明从小做错了事,都有母亲兜底,是以到了这个年纪,半分责任心也无。”

对陈氏没有尽到丈夫的义务,逼得对方远走他乡。

对孩子们没有尽到该有管教之责,日前甚至还想将三个孩子塞给自己替他教。

如今作为官员同样没有忠君爱国之念,说走就走,没想过要去官署交接事物,甚至连自己去请辞都不乐意。

首辅大人只庆幸,自己早就知晓砚明没多少能力,为人也不靠谱,所以没有听母亲的,为对方找个二三品的高官做、担任要职。

否则今**突然要走,朝堂上能乱成一锅粥。

流云看出了主子的不快,便问了沈砚书一句:“相爷,要不……属下将官印给二爷送回去,叫他自己去请辞,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沈砚书思虑片刻,淡声道:“不必,告诉他,辞官的事本相批了。”

这小子也不适合为官,首辅大人也不打算继续与他拉扯,叫他留在这个位置上,挡着其他人的路。

或许在母亲和沈砚明眼里,对方这个职位实在是有些小,但这却是多少读书人一辈子都走不上的高位。

若非身为自己的胞弟,而大齐也一直有一些闲散的职位,是历代皇帝有意留给权贵们的孩子们打发时间,免得他们借着家里的权势到底害人,沈砚明根本连这点前程都不会有。

流云:“是。瞧二爷的模样,大抵是觉得陈氏夫人回老家去了,打算去老家找人,我们要提醒二爷她在江南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