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1958,打造世纪豪门 第669章 香港金融大变局

在65年杨文东入股恒生银行之后,后续对于恒生股票的收购并不是很多,因为不是上市公司那就只能找恒生的股东,而早年恒生银行的股东也不算很多,加上何善衡本身也是大股东,他们二人加起来就超过50%,再收购的话,也很难瞒住他;

所以在恒生银行上市前杨文东一共有27.1%的恒生股票,上市的时候恒生银行释放出25%的股份,杨文东的持股比例也变成了20.3%,不过恒生银行也因此获得了一共1.8亿港元的现金,成为了70年代最大的一家IPO,整个香港历史上,也只比1961年怡和集团上市的规模小一点。

第二天,全港的各路媒体都在讨论着这件事,恒生银行在上市的第二天也就被恒生指数吸纳,成为了蓝筹股之一,市值直接进入了全港前二十,且因为热度很高,股价还在持续增长。

这一天中午之后,方先名来到了杨文东的办公室,询问道:“杨生,恒生银行的股票,我们是需要现在收购一些,还是卖掉一些,或者就是保持不动?”

“何善衡最近在银行市场有没有什么动作,意图出售手中的地产业务?”杨文东问道。

方先名道:“市场上有这方面的消息,恒生银行在打包部分风险较高的地产业务,主要都是一些普通住宅,还有少量小型地产公司;

但规模并不是很大,一些位置还行的、储户抗风险能力强一点的没有出售。”

“看来他是选择一个居中决策了。”杨文东笑道。

方先名道:“杨生,其实何生的方法是没有问题的,毕竟恒生银行的规模太大,大规模出售手中业务,对市场都可能会有很大冲击,对于股票也是;

如果未来经济危机没有爆发,那他身为董事会**,推动这件事,那也是要负责任的。”

“嗯,这么分析也对,就算是我们也并没有大规模套现。”杨文东点点头道。

毕竟这件事也只是自己的建议,又不承担责任,何善衡自然需要谨慎;且即使100%确认未来会有经济危机,银行也不可能出售手中全部业务,先不说内部运营,光是这样玩以后就真的得罪全部同行了。

方先名道:“是的,何善衡这个人在银行领域纵横几十年,对于风险把控其实一直很好,65年那一次也是遭到了无妄之灾,恒生那时候其实运营也是正常的、没有风险,但什么样的银行也经不住挤兑的。”

“行吧,他手中现在也有2亿多现金了,这笔钱不动,那未来也应该没什么大问题。”杨文东最终下了决定,道:“恒生指数快要到1600了,我估计快到极限了;

股票方面,不管是恒生,还是长江实业、和合实业、新鸿基这些,都适当抛售一些套现,不超过5个点,等股灾爆发之后,再收回来,也就当小玩一把吧。”

身为全港知名人物,手中握的也是大量上市公司的股票,持股比例还不低,所以是不适合大规模抛售的,第一是必然会被发现,第二要是引起恐慌,那股灾原因的帽子可能被带到自己头上,第三就是现在就算全出售了,以后想再回收,难度也不小,哪怕后面有股灾;

所以适当抛售一些,高卖低买一次,赚一点就行了,这些股票的长期价值才是最重要的。

“好的,我这就去安排。”方先名答应后,又问道:“那九龙仓的股票呢?”

杨文东摇摇头道:“这个就先别动了,等股市下跌的时候,我们再出手收购一部分,然后就可以摊牌了。”

通过多年的逐步收购,自己手中已经有了很多九龙仓股票,市面上的流动股票可能已经不多了,估计也是因为股价最近两年涨的太厉害,加上九龙仓自己多次扩股融资,才没让怡和集团发现异常;

但一些股评人或者专家还是发现了一点蛛丝马迹,加上置地饮牛奶以及和黄收购港灯之事,长兴金融公司也就借机暂停了收购,也成功让所有人转移了注意力,如今也没人关注了。

这个时候自然也不需要再高价收购九龙仓的股票了。

“好的,杨生,那九龙仓这边暂时不动。”方先名点点头说道。

“嗯,这段时间,安排就这样,等股市与地产市场发生变动后,我们再开个会协商一下。”杨文东点点头,随即又问道:“汇丰发来了一份邀请函,桑德士要退休了,你到时候跟我一起去参加宴会吧。”

方先名回道:“好,接班人是汇丰的总经理沈弼,这个人我们也算认识了。”

“嗯,这个沈弼的确很有能力。”杨文东道:“等宴会的时候,适度沟通一下,以后我们与汇丰还是会有不少合作的。”

虽然长兴集团如今的主要事业会逐步向海外发展,但香港这边的事业规模并非会缩小,只不过正常而已,这个正常,是相对于长兴集团的其他业务,放在香港仍然是规模巨大的;

虽说自己也与渣打、东亚甚至花旗驻香港的分行有合作,但毕竟汇丰身为香港准央行以及最大的银行,双方必然还是会有大量合作的;

当然,如今对于杨文东来说,汇丰的合作也不是必须的,但无论怎么样,关系好一点总没坏处。

9月底,汇丰银行在半岛酒店举行了盛大的接班仪式,包括港督麦理浩与布政使罗弼时都来到了现场,这两位的到来,也说明港府是真的给足了汇丰面子;

商界自然也来了足够的人,大部分地产公司的负责人、大部分英资集团的大班、多家航运公司的负责人等等,这些都是与汇丰银行有着长期合作的对象,汇丰接班人更换,对于很多公司来说,也是一件非常重要的大事。

只是唯一不好的是,因为港督与布政使来了,那桑德士与沈弼自然需要主要陪同的,其他人包括杨文东也只是稍微招呼一下,这使得其他人,也都只能各自聚集在一起,讨论着一些事情。

“包生,好久不见了。”杨文东看到包玉冈后,笑着说道。

包玉冈也是同样握手,并道:“杨生如今可是个大忙人,我都经常看见你的私人飞机在机场起飞啊。”

“哈哈,看来包生的办公费,位置倒是挺巧的。”杨文东笑了笑说道。

他的私人飞机上,其实倒也没什么特殊标志,只是国泰的飞机却是有自己独特的商标、序号等等,如此一来,杨文东的私人飞机反而也能被人轻松识别出来了。

不过这也只是在香港,在海外的话,就没人看的出来了。

包玉冈接着说道:“杨生,汇丰换大班,你与沈弼提前交流过没有?”

“这倒没有,包生已经交流过了?”杨文东反问道。

汇丰对于长兴集团来说,可以是个合作对象,但也可以不是,所以他来这个宴会就行了,倒也不需要专门与沈弼因为这个事先会面;

不过其他资本就不一样了,特别是包玉冈这种,发展完全依赖汇丰的,那汇丰集团换人,他自然应该会提前沟通。

包玉冈点头道:“对,提前沟通了,沈弼似乎对于货运业,态度不是很明确,这也引起了我的一些担忧。”

“你觉得汇丰不会支持你?”杨文东想了想道:“应该不至于吧?毕竟汇丰也是你环球航运的大股东啊?”

包玉冈能够获得汇丰的全力扶持,那自然得付出一定代价,环球航运的大股东,就是汇丰银行;

这一点其实与港府的银行法违背,但汇丰却通过将资金转移到海外然后再借贷给包玉冈买船,虽然也不算绝对合法,但如果没人举报,港府也就不管,大家都有这个默契了。

所以说,包玉冈也的确很有能力,也不知道他是怎么说服汇丰为了他这样做的,不过从结果上来看,汇丰的这个投资还是很划算的,包玉冈的航运领域的发展,已经到了非常高的水平,也给汇丰带来了非常丰厚的回报。

包玉冈道:“可能是我想多了,但苏伊士运河那边的确会有一定的风险,你我上次也讨论过了。”

“以沈弼的能力,其实能够注意到这一点也很正常。”杨文东笑道:“我估计风险是肯定会控制的,不过应该还不至于放弃这个业务。”

从这一点也能看出沈弼的能力,他是比包玉冈更早警觉航运市场的危机的,原先历史上包玉冈决定弃舟登陆,就是因为沈弼掌控汇丰之后,开始不看好航运市场,切断了包玉冈的财源。

包玉冈点点头道:“或许吧。”

宴会过了一小时后,麦理浩等人提前离开,沈弼也有时间应对其他商界人员,先是英资那一方,后续来到华资这边,第一个自然也是与杨文东进行交流:“杨生,你好。”

“沈弼先生,恭喜你成为汇丰的新任大班。”杨文东也是笑着说道:“希望在未来,我们两个集团,能够在多方面进行合作。”

沈弼点头道:“我也希望如此。”

汇丰纵然是“准央行”,但本质还是商业银行,也有股东与董事会,大班固然大权在握,可前提也得是银行能够赚到钱,要是赚的少或者亏损了,那股东大会以及董事会一样可以换人;

只不过汇丰历史上,因为特殊身份地位,一般也不至于发生亏损,毕竟基本上都是躺着赚钱的。

可如果能够做的更好,那对个人来说,也是一种成绩。

杨文东接着说道:“沈弼先生,未来一段时间,如果有空的话,我想约您单独出来聊一聊,你看如何?”

PS:求月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