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龙的电影再一次在香港以及亚洲多个国家火爆,日本那边也是一样;
一瞬间,他成为了红遍半个全球的亚洲巨星,很多国外的媒体都跑到香港来采访他,而在长兴集团的配合下,也接受了几家媒体的专访,从而更增加了名气。
另外一边,李晓龙也开始拍摄推广红牛的广告,等红牛在美国准备好了,那便可以上美国的电视台、报纸进行宣传了;
初期,红牛也不会立刻投入巨资,赞助各种剧烈运动,而是分步进行,销量越来越成功,那销售渠道也会增多,利益回归之后,再增加广告投放,这样也是一种合理的扩张过程。
同样,也有其他的一些品牌,来邀请李晓龙进行代言,这也是娱乐产业之中最赚钱的一环,甚至体育行业也是一样。
长兴电影公司这边则根据集团的需求,排除掉了一些可能存在竞争关系的公司,其他公司则可以协商,就这一波代言,如果合作了其中几家,那即使分成之后,李晓龙的收益也会比拍一部电影的收入要高;
当然,电影是能够代言的根基,在杨文东与多家好莱坞巨头代表谈判之后,最终决定下一部电影与派拉蒙进行合作,长兴电影集团与李晓龙在这方面也开始与派拉蒙的谈判,如同之前与20世纪福克斯一般,商讨在商业分成、电影内容等方面。
杨文东自然也不会参与这种专业性的事情了,只需要待双方协商的差不多了,他再看一下内容即可。
香港电影,进军好莱坞的第二步,也正式开始了。
70年代,全球历史上发生了很多大事,比如今年72年的2月,英国首相爱德华·希思签署了《布鲁塞尔条约》,正式同意英国加入欧洲经济共同体(EEC)。这一决定在1973年1月1日正式生效,标志着英国与欧洲大陆经济一体化的开始。
得到这一消息后,杨文东便立刻召集了旗下的几个实业公司:长兴实业、荣耀电子、屈臣氏。
“今天让大家来的目的,你们应该也知道了,欧洲那边意图打造一个共同市场,实现经济与市场一体化。”杨文东首先说道:‘虽然这种事比较理想,真的想做成也很难,但至少是个开始,所以我们内部也需要协商一下,如何更好程度的开拓欧洲市场。’
欧洲共同体其实就是欧盟的前身,在未来,还会诞生欧元,其核心目的就是制造世界的第三极,除了美国与北极熊,欧洲就是第三,或者说意图并列第三。
只不过想象是美好的,现实是残酷的,无论是美国还是北极熊,自然不希望出现一个潜力十足的竞争对手,加上欧洲内部国家太多,相互之间的利益需求不同,所以每走一步都是困难重重,到了20多年后1993年欧盟才算正式成立,其中也有数个国家经常性的要求退出,比如英国。
当然,这些与杨文东的如今没什么关系,只需要避免卷入进去即可,他的目的还是做生意。
魏泽涛回道:“欧洲共同体内部,很多关税都是互免或者很低,但问题就是并不包含英国的英联邦成员,也就是说,我们的各种产品,从香港运到英国,想借着进入欧洲市场,还是行不通的,至少直接这样做是不行的。”
“直接行不通,那就间接即可。”王志群笑说道:“我们可以留一点组装工艺,放在英国,这样一来,也可以算是made in British了。”
“这的确是个方法。”杨文东点点头说道。
前世内地成为全球工业巨头后,也被部分国家针对,比如关税提高,于是就有很多国内商人将货物发到越猴子国家,然后在当地进行和最后一步组装,甚至有的可能只是贴一个标签,那也算是避开了关税问题。
当然,这也只是开始,后来老美等国家学精明了,要求限制材料比例问题,必须一半以上的原材料以及部件不容许在内地加工等等,这对内地制造业形成了一定的冲击,但本质上也阻止不了内地工业化的崛起,且反而各种阻碍行为导致了老美以及欧洲自己国家内部的严重通胀。
而如今或者说正常情况下,一般国家是不会这样强行要求的,很多时候只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即可。
王志群接着说道:“但即使是这样,我们也是需要在英国投入不少工厂了,这可不是之前在英国投资部分,意思一下就行了。”
杨文东道:“我知道,其实我本身也准备大规模投资英国了,正好如今欧洲与英国在关税方面有了优惠,那就更适合我的计划了。”
内地崛起还早着呢,改开是在78年,花费了30年时间,才在国际上有了一定话语权,40年后才到达巅峰;
虽然对此杨文东也是很乐意提供一份帮助,但对于自己的商业集团来说,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是不能依赖国内的;
这种情况下,英国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虽然其没落了,但至少余威还在,未来一二十年内,还是有一点国际话语权的。
当然,如果以后涉及到**,那他是肯定是会选择正确的方位的人,或者说,不参与,反正他即使什么都不做,原先历史上发生的事情,在现在一样会发生,穿越者的一些商业行为,是不可能影响一些国际大事的,比如明年爆发的石油危机。
王志群道:“英国的确是一个非常适合我们投资的国家,本身离美国东海岸也比较近,南美洲也还行,在那边大规模生产,物资运输也很方便,这样也避免了我们集团生产基地全部在亚洲聚集;
只是当地的人工成本还是太高了,我们的产业很多都是人群密集型的,在英国生产,得选择合适的产业了。”
杨文东笑道:“人工成本的确要考虑,综合下来可能会比在亚洲高一点,但出于ZZ目的还是有必要的;
一些繁琐的零件,还是在香港生产,英国那边就主要负责组装就行了,招聘一些白人,也是没问题的,我们如今的部分产品,也即将走向高利润模式,特别是电子产业。”
投资英国还有两个目的,这里不好明说,第一就是石油危机即将到来,在那几年里,海运成本急剧升高,自己纵然有船队,可运输自己的货物也不可能很便宜,这本身也是一种内部损耗,那将适当的产能迁移到欧洲美洲附近也是可行的,;
70年代两次石油危机之后,油价暴涨10倍以后,以后也很难掉下来,要不是集装箱普及,那这种油价对全球贸易都是致命性的打击,一些合适的产业放在亚洲之外,再考虑本土市场,也是应该的,毕竟如今还不是几十年后内地工业一家独大的时代,很多全球性的企业都会在全球很多地方投资建厂。
第二个原因就是很快他准备对英资下手,港英**或许不敢光明正大的阻止自己,但也可能会利用一些间接政策,这个时候,如果自己的英国有着大量工厂或者即将投资大量工厂,带动本身经济就越来越差的英国就业,那自然也会有ZZ势力站出来帮助自己,这就是一种利益共同体。
获得英国部分利益的同时,也能更好的获得在香港的收益,这个交易还是划算的,在英国的工厂利润低一点甚至不赚钱,但只要在香港这边甚至其他一些有前途的英属殖民地投资成功,那就足够了,有的时候,一些投资就不是为了盈利,大财团在很多时候,也是知道分寸的。
王志群点头答应道:“好的,我这边研究一下,哪些电子产品放到英国生产,扣除关税之后,会更划算一点。”
“行,我们集团内,还是要以你的产业为核心。”杨文东点点头,又看向周浩然:“老周,你这边的食品产业,觉得去英国建厂怎么样?”
周浩然想了想说道:“我们的主打产品,方便面与火腿肠,都曾经送去欧洲与美国,其中方便面几乎没有市场,本地人根本不吃;
火腿肠倒是有些人喜欢,但欧洲本土人更喜欢吃肉多的纯香肠,且本土有着很多品牌,他们也在做火腿肠,我们过去建厂不难,难的是如何销售,这是一个难点。”
很多产品,做起来太容易了,只要有钱,开个工厂、买个设备、找几个专业人士外加一批工人,那这个世界80%以上的商品都能做出来,除了一些技术含量高或者有专利版权保护的。
但做生意,最大的问题还是订单,没有订单有工厂只会亏到破产,反过来那可以让别人代工;
这也是为什么香港贸易洋行控制了大部分香港工厂的原因,订单才是根本。
杨文东想了想说道:“你跟方先名商量一下,他在欧洲投资了不少超市行业,这些超市的生意也越来越好,或许这会是个机会。”
PS:求月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