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红年代:从卡车司机开始 第八十二章 一九九二

一九九零年,也就是九零后诞生了。

九零后,对于八零后来说,某时期算是看不起的一代,因为未来的非主流一代在某一时期就是九零后的代名词。

到了九零年,江成更低调了,特别是香江越是接近回归越有点不太平。

在八九十年代,还经常听说过抢劫银行的事情。因为一箱子钱对于这个时代的人来说就是一大笔钱。

但在后世,大家只要努力,一箱子钱还是挣的到的。百来万不值得去犯抢劫罪,特别是抢银行这种需要多人组织的情况下才能成功的。

在香江,早在83年,其实就有一个姓王的富豪,被绑匪绑票了。花了一千一百万美刀获得了绑匪的释放。

但在今年,王富豪又被绑票了,这次就没那么好运了。

关键是王富豪也住的是山顶别墅,不过不是九龙区的,是香江岛南区海边附近的山顶别墅,豪华程度不比江成住的地方差。

这太靠海边,又是山顶的也不好。风景自然是不用说,论享受,肯定比九龙区好一些。但稍微偏了一点,太容易被绑匪盯上了。

发生这样的事情,加上江成还知道在九十年代,老李的儿子还会被人绑架呢,给了十亿多赎金才让儿子平安回来。

老李儿子被绑架的事情,就算一开始国内的人不知道,但后来一部《插翅难逃》的电视剧也会让大家知道一些情况。

可惜江成就算知道会有这样的事情发生,也没去查看具体是哪一年发生的。就知道是九十年代发生的。

成为富豪备受瞩目,名声大自然也有好处,可被一些歹人盯上的可能性也大。

在香江,现在大家都知道老李,还有一个刘富豪,就是给关美人弄了高尔夫的那位。但除了上流的一些人士,知道江成的几乎没有。

一个丸子生意做的好,只不过是民生产品中不算起眼中的一样而已。香江这样多品牌的生活产品,有多少人会去关注老板的。

这道理很简单,就算是未来后世,大家知道的品牌那么多,除了一些高调的人,也的确财富够的,其他很多品牌的老板,有多少人知道是谁。

比如做空调的,大家都知道‘董小姐’。可其他品牌的产业价值就不高嘛,如果江成不是搞了一个‘江东来’商场超市。光靠卖丸子,就算把香江和湾岛市场都拿下,也比不过一家家电生意可以的品牌厂家。

反正从九零年开始,江成是更低调了。在国内就是陪媳妇旅游,在香江就是坐游轮在近海区享受海上时光。

这人到了四十,江成也更成熟了。因为最大的女儿都十八了,在男女方面的底线也很牢固了。

年龄大的不喜欢,年龄小的,想到女儿都那么大,有负罪感。当然不良的思想肯定有点,但不会去突破思想,玩的比较刺激的也就是让郑可和沈莉一起。

九零年,岛国那边的经济泡沫开始破裂了。其实从八九年五月开始,岛国银行连续降息,就已经是在尽量拯救市场了。

只不过在八九年,就算有很多措施,也抵挡不了大家的疯狂。

岛国的钱来的太容易,对实体制造业打击很大。岛国很多制造业都在外移,因为工人工资太高了。

金额行业又因为过度放贷,出现很多不良资产。

所以岛国的经济泡沫一但开始破裂,真的有如雪崩。因为国内没有什么产业的增长能抵挡的住这次的经济泡沫破裂。

银行一堆不良账目,制造业早就因为在岛国国内经营成本太多,纷纷外迁了。大家的很多资产都是虚高的,泡沫一破裂~意味着~~,意味着岛国小电影要开始崛起了。

这可不是开玩笑,在七八十年代,岛国经济一直发展的很好。特别是八五年到八九年期间,岛国的人均GDP高达两万五千多美刀。

是人均GDP,这算法是包含了所有人的人均。就这样说吧,国内除了几个大城市,就算到了九零年,内陆很多城市工资都没超过两百。

这说的还是市区的工资,县城和乡镇,大家就算想挣这不到两百的工资,还没地方去挣。

而在岛国,如今是人均工资一万,香江都没有岛国一半的水平。

不过经济破裂后,生活水平就要下降了,特别是工作岗位的竞争。当大家都能轻易挣上万块,有多少女人会去选择做灰色行业,何况还是小电影呢。

岛国的小电影跟经济泡沫破裂是对应的上的,而且这也跟女性地位有关。经济泡沫破裂,股市和楼市崩盘,大量企业裁员,这时候女人还提倡什么权力,根本就是**。

沈莉在香江这样一些年,弄一个皮包公司,不知道是蝴蝶效应会自我修复,还是她就没有正经弄影视行业。

影片是投了不少,但大部分都是烂片。也有跟一些公司合投的,但因为知道演员片酬的水分太大,一些影视公司是要跟演员抽成的。

合投电影,也完全是沈莉看好某个演员,玩票性质的投一点。这手上没有自己的演员,纯投资亏钱的概率太大。

江成倒是想劝沈莉在这一年干脆进军岛国小电影圈得了,但想想还是算了,岛国的小电影圈创意太强大,江成怕自己去探班的时候,忍不住角色体验一番。

反正就是看到岛国的经济破裂,江成的内心没有牵挂了。提前一年撤离,最少少挣上千亿美刀左右。

江成现在不怎么在乎钱,主要是不在乎太难挣到的钱,这轻松能挣的钱,多少还是有点兴趣的。

岛国的经济破裂,国内目前的情况也不怎么好。

前两年国营企业和单位就开始出现了很多三角债务,能出现这样的情况,肯定是有一些企业支付不了货款导致的。

很多工厂是产品卖不出去,越生产货品越堆压,生产的多亏的多。职工就靠地方财务发保障工资生活。

而到了九零年,下岗开始正式来临。第一个动刀子的行业,就是纺织业。纺织业几乎是每个城市的支柱行业,职工最多的。

光武汉那边的一个大型服装厂,服装职工就有二十万左右。要知道有些小县城,一个县城的人口也就这样多。

而一个职工能养活和代表一个家庭的话,按照一个家庭五口人计算,一个服装厂能养活一百万人了。

计统计,在九零年,纺织工人占全国工人的总数10%~15%之间。反正就是十个工人里面,就会有一个纺织工。

因此拿纺织工先开刀下岗,就不可能是小数目。一个城市可能动不动就是上万人,甚至几万人的下岗。

下岗工人的安置成了各城市的问题,下岗潮也即将来临。

而江成的‘江东来’商场超市也在江娟总经理的带领下,选中了三十多个觉得可以的城市再次开始了扩张。

下岗潮对于很多人有影响,但其实社会震荡不大。这只是民营企业和外企对国内企业的冲击,很多人闹事,其实还是放不下脸面,放不下铁饭碗。

另外就是很多国营企业下岗,职工没有技术,觉得民营企业工资低,不能偷奸耍滑。但放的下脸面的人,去摆个摊,或者工资低点去民营企业好好干,日子是一样过的。

民营企业工资低,跟沿海城市的一些外企不一样。那是因为乡镇里的农忙进城打工了,一边是下岗潮,一边是农民进城。

民营企业更喜欢用农民兄弟,在这个年代农民是兄弟。在六十年代初,饥荒的时候,农民是叔叔大伯,老百姓是大家的父母。

再过一些年,农民就不是兄弟了,是农民工了,是乡下来的泥腿子。

什么农民大伯,农民兄弟,你算老几呀。

下岗潮要来临,对于江成一家子没有什么影响,对江成一家有意义的是江昭昭在七月份高考考上了四九城那边的清大了。

对于清大,江成又要发几句牢骚了。作为后世的屌丝,他肯定不了解清大的,但刷视频看到的信息有不少负面的。主要是清大毕业的很多学生出国了就没有回来,成为了专门给国外培养人才的大学。

江昭昭的成绩很优秀,是有很多学校可以选。但她为了整个家操碎了心,爸妈突然出现了更年期,性情大变,不务正业的到处玩去了。

下面有四个妹妹一个弟弟,江昭昭这个大姐大是有使命感的。想着家里有不小的产业,加上对经济管理方面也感兴趣。

在一些学校的专业方面,江昭昭觉得清大适合她。如果是搞科研的话,可能是北大,喜欢航空或者交通,还有复大。甚至山西那边都有不错的好大学。

所以考什么学校,是根据自身想进入什么行业来的,并不是因为清大出名就让江昭昭去。

以江成的财富,对于他来说子女不上名牌大学也没有什么。但既然考上了清大,正好几年前在那边买了几套四合院。

江成带着一家人提前去那边找人修缮了一下,然后买了一些家具什么的。江昭昭要住校还是到外面住随便她选。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国内终于有人盯上了瓶装水这行业。怡宝瓶装水在这一年推出了,成为天价水,三块钱一瓶。

江成依然没有跟进,还是在国内走免费路线,给一些重要的合作部门免费送水,在包装上面比怡宝高档多了。

没有正式进入市场,江成是感觉国内的消费水平还是太低了。折腾的没意思,以其就算是进入也挣不到多少钱,不如再缓缓。

一九九一年,下岗潮算是真的来临了,光纺织工全国就下岗了几千万。

不过一边是纺织工下岗,一边是裁缝店在这个年代很吃香,流行服装在国内很吃香。民营企业搞服装的不少,说到底,依然是国营企业人员太臃肿。

一个人的饭二个人吃,甚至几个人吃。一个人的活几个人干,这怎么跟民营企业竞争。再加上国营企业还停留在铁饭碗,计划经济的年代思想。不会变通,这也是导致下岗潮的关键。

不过江成不关心这个,他只希望子女早点长大,把产业全部接手过去。这样他都不用每年花大量时间看财务报表了。

这一年,在香江那边,机场发生了一起抢劫案。被抢了一批美刀和香江币,总价值将近一亿七千万香江币。

搞的江成在香江还特意让沈莉低调一点,她动不动豪车出名,在娱乐圈里是一个妥妥的富太太。不过还好就是在圈子内出名,加上她是投资的,属于幕后,没有上过什么报道。

而这两年,郑可是完全沉迷于公益了,一看到哪里报道有灾难发生,就会带队伍赶往过去。关键是这婆娘,竟然被找上门的某会给化缘走了上百万。

像今年五月下旬开始,皖省地区的梅雨期长达两个月,出现了严重的洪水灾难。郑可又是带队去慰问表演,给抗洪部队表演。

江成放心郑可到处搞公益,主要是郑可也有自己的小算盘。并不会冲到最前线,就像上一年川东地区干旱,她就没傻乎乎的跑过去。

因为干旱的话,光送点喝的水过去真是杯水车薪。可人要是过去,自己也得脱一层皮。郑可也担心自己去了给晒黑了变丑了江成会不喜欢。

郑可组织的队伍主要是送物资和在后方表演节目慰问的,完全可以等灾难结束差不多时间过去就可以了。没有必要在灾难发生进行时过去。

但就算如此,除了发生灾难。郑可还经常去贫困区关爱小孩,捐赠一些教学用品给学校,经常一消失就是半个月以上。

‘江东来’在国内的名声是被郑可搞的很好了,加上商场超市正在扩张,获得了很多额外的扶持。

这转眼就到了九二年,到了江盼盼都要考大学的时候了。可惜她的成绩偏科并没有补上来,但成绩也算是中上,高考要是发挥可以的话,大学是能考上的,不过清北什么的就不用考虑了。

对于老二江盼盼,江成有些失望,不是她成绩的问题。而是她的兴趣也不在经商或者管理方面,少了一个以后为他分担财富压力的子女。

这逆女在初中的时候就跟江成说不嫁人,留在父母身边一辈子。江成以为是开玩笑的,但没有想到真是开玩笑的,不嫁人是开玩笑的,留在父母身边啃老好像是真实的想法。

问江盼盼想学什么专业考什么大学,完全是没有一点想法,倒是想跟着爸妈到处去玩,去吃喝。

没的办法,最后还得江成给她选一门学习的科目。江盼盼是数理化偏科,文科还是很不错的。

江成让她去考一个外语不错的学校,学习外语,以后出国能用的上。国内旅游完了还可以去国外。

到时候看看江盼盼想不想从事旅游行业,真不行的话,就养在身边也无所谓。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