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着,请别叫我昭烈帝 第三百五十八章 郭嘉:我有良策,破曹贼之心!

三月初旬,京畿雒阳的郊外,马车与瘦驴行车交错,马蹄磨削,来往不绝。

重议修汉记之事,引得许多人前来雒阳。

尤其各地的士族、豪族更是闻呼即至,因为他们得到消息,重修的汉记不仅要将光武至孝灵之事,更要上至三皇五帝,下至当代的诸事尽数汇编修撰在其中。

刘备曾有言:“汉家之大,广袤无垠也,修书亦如此,应当包罗万象,囊括无遗。”

要么不修,要修就把儒家经典、诸子百家著作与夏、殷、周、秦、汉之事,以及诗赋雅乐、天文历法、星象观测、山川河流、地方志书、农学工匠等典籍,天地万物无所不括,连同各族诸国记载,汇编成书。

恰好汉军在各州度田剿灭豪强,不少人家中珍藏数百年,甚至追溯到周时的竹简书籍,皆落在刘备的手上,典籍多达二万二千八百余卷。

他感叹天下多少书籍因战乱毁坏,孤本付之一炬,倒不如趁此机会,把他收获的藏书和蔡氏四千余卷,拿出来与天下士族、豪族共享,只要有宗族拿出他们的典籍以供雒阳修书,只要完成之后,皆可有机会抄录全卷。

当然也并非没有前提条件,必须要家中的典籍是独一无二的孤本,若提供的书籍是雒阳有了,而部分没有,那就只能择卷抄录。

总而言之就是,提供补录的越多,能抄录的就越多。

负责此事的有卢植、郑玄、张俭、赵岐、应邵、荀悦,还有汉王任命的蔡邕之女蔡琰,为主要编纂,专门察验有无士族与豪族拿新编的“典籍”前来蒙骗过关。

这种造假之事在古今文经之争的百余年时间里,已经是众所周知。

由于太傅兼领河间相的卢植还在冀州,因此修书之事先交给郑玄等人为主导,让卢植在河间国气得暗自咬牙切齿。

要早知玄德欲修无所不容,卷帙浩繁之典籍,打死他都不会去河间国赴任,怎么也要在雒阳待着。

这下好了,他身为太傅却只挂了个虚名,实际主导的是郑康成。

而不同于在河间国生闷气的卢子干,郑玄在雒阳一边眉开眼笑忙碌接待着从各郡赶来的士族、豪族,一边招呼调任至雒阳的张俭、赵岐、应邵、荀悦,还有蔡琰等人先将汉王的二万余书卷整合汇编,再与其他人协商借阅之事。

这种事情不是短时间能够完成的了,必须花费数年,乃至十数年才能修撰完,但对于郑玄来说,汉王能念及他年事已高,近来身体欠佳,惟恐时日无多,能让他来起开头,已是极为不错了。

以卢子干的身子骨,至少可以比他多活数年,竟然也要和他争,真是不将多年挚友之情放在心上。

郑玄摇了摇头,在心中不满的暗道。

“康成公,听闻大王欲用左伯纸代替竹简、木牍以修书籍,此事是否尚有欠妥?”

南阳邓氏也派遣儒学最高者,前来打探修书之事。

在得知这般工程浩大之书,竟然不用竹简反用纸张代替,这让两鬓斑白的老儒士忍不住有些惊愕,竹简虽然沉重,但比起纸张却不怕水,也不会轻易折断毁坏。

何况竹简与木牍从周代至今已用八百多年,为什么要舍弃竹简,而选择易湿的纸张。

虽说汉王已经在各州郡下令“以纸代简”,但汇编如此多字的典籍,不用工艺成熟的竹简,而选择用造出来不久的左伯纸,是不是过于冒险了。

郑玄听到后,却笑了笑,接着指向手里的纸张解释道:“纸张轻便又易携带,与竹简同等重,却能容纳更多字,只须护理得当,亦可保存更久,何况爱书之人,必会敬惜字纸,如此一来虽有缺失,却瑕不掩瑜,如何不可用之?”

老儒士思虑良久,最终苦笑作揖,低头拜服。

待其拜别走后,郑玄却在**着胡须,他心底已然猜到了汉王的用意,就是靠他去说服这些固守成规之辈,而卢植性格刚直,恐怕会与人矛盾而闹起来。

不由感慨说道:“子干啊,我还是羡慕你,收了一位好弟子。”

先收和后收,归根到底还是略有区别的。

……

就在各郡豪族、士族因修书而赶到雒阳,刘备却没有再过问此事,他将山阳郡太守赵云迁任至汉中,同时将河内郡改回原名。

又告诉赵云,他在汉中的主要任务,除了治理百姓以外,还要给益州刘璋造成居高临下的压力,使西川陷入内斗,消耗其实力。

在得知荆南张羡起兵反抗刘表后,刘备更不禁拊掌而笑,对着荀攸、郭嘉说道:“刘景升终日不肯归降,奈何人心涣散,荆襄之地已不足守也。”

“备欲令益德整顿兵马,立即率军南下至襄阳,倘若城墙难攻,则转道江夏郡。”

“命文谦从汝南率部取江夏各县,避开荆州水军之锐,猛击黄祖,使刘景升进退路穷,腹背受敌!”

“张文远与管亥、陈元龙三人屯兵操练,用以威慑江东曹孟德,使其无法插手荆州事宜。”

“诚若数月击破刘表,则江东可望矣。”

刘备眉梢里充满了惊喜,没想到长沙太守张羡送给他这么一份大礼。

直接召集长沙、零陵、桂阳三郡兵卒,沿着长江水道攻打南郡江陵,给了刘景升狠狠地一击。

武陵与南郡的荆州水军都调去对付张羡,区区一个黄祖怎可能挡得住张飞与乐进的东西夹击。

待江夏被攻破后,就算刘表还在负隅顽抗,也能长驱直入攻打南郡腹地。

在长沙太守张羡起兵的那一刻,便注定了刘景升再也没机会守住荆州,丧失了回旋的余地。

要么识相趁早请降,要么就像袁术那样,退守寿春破城而死。

郭嘉和荀攸听见汉王的话,两人相互对视了一眼,只见郭嘉主动拱手,笑着献策道:“大王,荆州人心不稳,江东亦会如此,吴郡、丹阳、会稽、豫章这四郡官吏与豪族见汉家中兴在即,岂敢生出反叛大汉之心,或许会畏惧度田之事,心里却必定恐惧动摇。”

“既然如此,大王何不派遣使者过江去劝降曹孟德,哪怕无功而返,也可撼动江东众人之胆。”

“嘉愿举二人可出使江东,即便曹孟德不降,也会心有顾虑,不敢再插足荆州之事。”

刘备听完,有些忍不住好奇,于是便轻笑问道:“奉孝欲举何人过江东为使?”

“大王,如若叫鲍允诚、曹子桓为汉使,足可破曹贼之心。”

郭嘉向汉王拱了拱手,接着忍俊不禁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