曝光历代皇帝六维图,老祖宗慌了 第七百二十四章:尽行剿灭·不留余孽

大清·雍正时期

雍正脸色奇怪的看着天幕。

他这好大儿下的命令……

意思很明白了!

年景不好,地主家也没有余粮。

我现在手头将领紧张,随便找个人就得镇守一方。

干好了我就提拔你,干不好你就**吧。

三条腿的**不好找,两条腿的官员多的是。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真是个当皇帝的料……”

雍正认证了。

不过可以理解。

第一次打仗吗,能捡漏准部就很不错了。

他依然认为准部归降是弘历捡漏自己。

没看这后面准部都乱成什么样了!

“兆惠……”

雍正摸着下巴若有所思。

能单开一条讲他。

看来是干出大事了!

有意思。

……

大明·天启时期

朱由校心里突然咯噔一下。

“他不是突出来了吧?!”

一旁的魏忠贤低着头,束手恭敬站立着不言语。

内心腹诽不止。

天幕难道闲的没事干给您排一位失败者吗?

……也不对……

天幕也没少排失败者。

朱由校则想到另一件事。

如果是自己或者五弟面对这种事情会如何做?

……

【众所周知,在突围战中,后卫通常都处在最重要也最危险的位置,有人甚至被主将点了名,都想找机会退避,但一位都统却向兆惠毛遂自荐,且掀髯笑道:“将军不用担心,若让我阿难殿后,可保大家生入玉门。”】

【这位自称阿难的都统全名叫莽阿难,是一员老将,兆惠颇壮其言,随即安排他率百人殿后。

【乾隆二十二年(1757)正月初四,兆惠领兵自济尔噶朗河突围,自此以后,莽阿难一直担任后卫任务,置身于箭矢枪弹之下的他一身是胆,勇猛无比,杀敌无数,与其交过手的敌兵都很惧怕莽阿难,称他是“无敌修髯将军”。】

【次日,兆惠军到达鄂垒扎拉图,叛军大队人马即将追至,兆惠军约有一半人都是步兵,另一半骑兵的马力也很平常,若是凭速度不可能跑得过叛军,兆惠于是下令停止行军,坚拒固守。】

【兆惠本人不仅精于骑射,而且智勇双全,见叛军疏于设防,便选出精兵,趁夜深人静时潜行出营,对其发起猛袭。】

【叛军措手不及,在仓皇溃逃中,又被兆惠预先埋伏在林中的另一路精兵拦击,此战兆惠军前后共消灭叛军千余人,而自身仅付出阵亡三十余人和百余人负伤的代价。】

……

大汉·武帝时期

刘彻看着驰马飞射的一众清兵,身体不由微微坐直。

“清兵不是已经腐化了吗?”

“这不像啊?”

一旁的霍去病则开口道:

“陛下,有可能只是将领腐化,但士兵还保持着战力。”

刘彻被点破自身迷障,瞬间想到另一件事。

“乾隆在练兵?”

“不……他是在重新唤醒清军的血性!”

霍去病不在乎乾隆如何如何,这不是他要关心的事。

他关心的是这兆惠。

可能是军人的天赋吧。

看到兆惠的第一眼时,他就知道此人绝非善类!

真可惜……

霍去病微不可查的叹了口气。

他可真想跟那些后世名将打一场啊。

……

天幕上。

天色尚未放晴,昏暗的云层布满天穹。

马蹄踏过寸厚雪地,发出沙沙声。

兆惠勒住马匹回头望去。

观察片刻,只见阵阵细雪打着旋儿吹过。

“让将士们屯营休息一下吧。”

身边一名长髯将士出言提醒道:

“将军,我军只剩下十天的粮了,但距离边境还有数千里,如果中途粮食吃光了,强敌又追上来,如何御敌?”

兆惠愣了一下,又看了眼疲惫不堪的众将士。

最终咬了咬牙,道:

“继续开拔!”

“今日驰数百里,务必直抵乌鲁木齐!”

……

【兆惠军前脚刚到乌鲁木齐,叛军后脚也赶到了。】

【随即与叛军连日发生数十次交战。】

【战前兆惠军的口粮已所剩无几,被迫将仅剩不多的瘦驼疲马杀掉作为食物,多数人甚至连鞋袜都穿烂扔掉了,只能赤着脚在大雪泥沼里与敌人作战。】

【然而兆惠仍旧率领官兵们以一当百,使得敌人始终无法凭借数量优势将其完全困住。】

【在乌鲁木齐,兆惠军伤亡甚重,但终于得以冲出重围。】

【但当他们撤至特讷格时,却又陷入了叛军的重重包围之中,饥疲不堪的官兵们已经无力再实施突围,只能筑营固守。】

【此时塞外风雪交加,各台站之间声息不通,巴里坤方面都不知道兆惠军已撤到特讷格,所幸兆惠派出报信的两名士兵冒着大风雪找到军营,与大部队取得联系。】

【得知兆惠军被困特讷格,侍卫图伦楚立即率生力军支援,在击破叛军后,为兆惠军解了围。】

【四月十一日,兆惠军返回巴里坤休整,前前后后,他们共经历了近三个月的强行军和浴血苦战,最终能够冲破重重险阻,振旅而还。】

……

{乾隆时期的清军标准要求极高。}

{乾隆为什么一再强调骑射,大家看看清弓的威力就知道了。}

{此时的清军士兵被要求火器、清弓、近身搏斗、还有骑术大多必须精通,为此乾隆甚至不惜血本砸重金训练军队。}

{这也是为什么已经腐化的八旗,能再度焕发战斗力,而且乾隆把这条标准也推行到了绿营和可以参加清军的地方土司兵。}

{确实,这此时的平准之战,清军的恐怖战斗力还没有准确体现,兆惠两千人人杀穿西北只是一个小插曲。}

{黑水营之战和追杀大小和卓,才能让人见识到什么是古代中国军队的巅峰战。}

{极端恶劣的环境、极度不利的局势、长达千里的追击、悬殊的交换比,一堆问题平定南疆中一一体现。}

……

季汉·怀帝时期

刘禅看着天幕,拍了拍厚肚皮,突然叹气道:

“难怪历朝历代都不去实控这些地方。”

诸葛亮看着大皇帝,抚须笑道:

“陛下可是明悟了什么?”

刘禅点点头,又摇摇头,抬头迷惘道:

“感悟……说不上是感悟吧……”

“只是想到相父几次出岐山都因粮草之事而功败垂成。”

“蜀道难行,西北之地难道就不苦寒吗?”

“我们出一次岐山就要耗费几年国本。”

“中原出兵一次西域,耗费只会更多。”

刘禅掰着手指算着账。

“辎重车就要千辆,人嚼马喂的,一半粮在千里路上就消耗没了。”

“打起来了,粮道还要远远不断的供应。”

“再加上弓箭甲盾的保养为修,车辆甲胄的修补。”

“还有一堆攻城器械的打造、运送、保养……”

刘禅只是估算一下就觉得头皮发麻。

“一次战事,花费何止千金?”

“最终一切花费还是落在百姓头上。”

“……当了家才知道当家的花费可多了。”

诸葛亮只是静静的听着。

皇帝能保持这份仁心,是天大的好事。

因为每个时期都有自己限制。

强行去做不符合时期变化的事,只会反噬自身。

最后土崩瓦解,得不偿失。

……

【兆惠虽然是个文官,打起仗来却很机灵。】

【而兆惠的表现着实让乾隆眼前一亮。】

【虽然他没有完成撤回巴里坤的任务,但是沿途杀伤叛军千余人,保存了有生力量。】

【最关键的是兆惠竟然没死!】

【乾隆当即加封兆惠为一等伯爵,世袭罔替。】

……

大明。

老朱总感觉又有人在指指点点他!

“烦死了!”

朱元璋板着一张脸。

他感觉自己打崇祯还是打的轻了!

要不是不知道有哪个皇帝替代的他,他早砍了他了!

朱元璋在心里发着狠劲。

不狠不行啊,他憋屈啊!

看看人家子孙,你在看看自家的小**!

这能比吗?

比个球!

就拿这兆惠说吧,这要是落在崇祯手里你还封什么一封伯爵世袭罔替?

你不下大狱掉脑袋那都是崇祯对你感情深厚了!

“……他**……”

朱元璋越想越气!

咱打不了你!还骂不了你了?

开骂!

『明太祖:朱由检!你个……』

……

大清·康熙时期

康熙看着突然出现一连串出口成脏,微微皱了下眉头。

随后又舒展眉头面带微笑。

啊哈!有人破防了!

……

【乾隆二十二年(1757)三月十一日,成衮扎布、兆惠率兵七千人,兵分两路从巴里坤出发。】

【一路向额林哈毕尔噶山方向前进,一路向珠勒都斯方向前进,进剿准部叛军。】

【在兆惠的建议下,清军本次进兵采取了步步为营的策略。】

【清军每占领一个地方,就留下部分绿旗兵屯垦,并招募当地归顺的蒙古人和回民耕田种地。】

【而且,兆惠率军出发后并没有急于进军。】

【清军出发后一个多月的时间内,都在占地方屯垦,一仗都没打。】

……

大唐。

李世民习惯性的提问李承乾。

“知道他为何一仗不打吗?”

这种题对现在的李承乾来说简直就是送分题!

李承乾昂首挺胸,朗声道:

“因为兆惠明白,虽然准部现在遍地是叛军,但是各部之间依然互不统属,各部首领互相不服气。”

“如果此时清军大兵压境,那就是为渊驱鱼,逼迫他们团结起来。”

“而如果清军不动,他们就会自相残杀!”

“兆惠是在坐收渔翁之利!”

李世民很满意李承乾的回答。

甚至满意的放声大笑!

哈哈哈哈!在培养培养!朕就可以领兵出去了!

哈哈哈哈!

李承乾也非常满意阿耶的反应!

魏侍中曾言,只要自己多在阿耶面前展示自己的战略眼光。

阿耶就能安安稳稳的坐在长安,而我!

就能出去领兵打仗!

哈哈哈哈!

长孙皇后正给小兕子喂着水,突然就看小兕子指着前面二人稚声道:

“阿娘!大公鸡!”

长孙皇后惊愕的抬头看去。

一大一小俱都昂首挺胸,抬头望天,不知笑些什么。

……

长安某处阴暗的角落。

一名小黑人坐在案桌后,一双眼睛闪烁着异彩!

“还想跑?”

“都给我待在皇宫里好好处理政务啊!!!”

“谁都别想出长安!”

“哈哈哈哈!”

小黑人放声大笑!

“咚咚咚!”

“魏侍中!天工营那的文书传来了。”

屋内笑声一止。

“吱呀”的一声响起。

魏征面无表情的冲着小吏伸出手。

“拿来。”

烦死了!

……

【此时,扎那噶尔布出兵击杀自己的叔叔噶勒藏多尔济,**计划干掉扎那噶尔布,又计划联盟阿睦尔撒纳。】

【阿睦尔撒纳听闻此事,出兵攻打扎那噶尔布。】

【叛军各派势力互不相让,互相战杀。】

【兆惠趁机派富德率兵攻击清军最主要的敌人——阿睦尔撒纳。】

【由于之前内乱的消耗,此时的阿睦尔撒纳根本不敢接战,他望风而逃,再次逃入哈萨克。】

【五月三十日,富德率清军攻入哈萨克,阿睦尔撒纳继续向西远遁,而跟随阿睦尔撒纳叛乱的巴雅尔率所部逃入塔尔巴哈台山。】

【清军搜山检海,绕山三周,追击十余日。】

【左部哈萨克首领阿布赉派兵袭击清军,侍卫奇彻布中鸟枪阵亡。】

【富德大怒,向哈萨克军队发起猛攻,在随后的数次战斗中,斩杀哈萨克士兵近千人。】

【哈萨克兵举“玛尼纛”请求和谈,声言他们原不知是“大国之兵”到来,所以抵抗,现已知情,请求停战。】

【随后,清军继续追击巴雅尔,于六月初三将其生擒。】

……

大宋·太宗时期

赵匡义看着搜山检海四字眼皮子直跳。

“真不愧是金人后代啊……”

他忍不住讥讽着。

“抓人都不住,还搜什么山,检哪门子海。”

赵恒都听懵了。

这是骂清军废物?还是骂宋朝官家跑的快?

他怎么突然分不清好赖话了呢?

……

大元·世祖时期

忽必烈认为搜山检海绝对是正确的。

这种行为可以有效围困对方主将。

只要不是那种点满脚滑技能的皇帝,有一个算一个都能抓住。

“明朝皇帝还是思想太僵化了。”

忽必烈突然感叹道:

“一点也不像我刘家皇帝。”

众大臣听懵了。

您等会儿?刘家皇帝?!

什么时候改的姓啊!

没人通知啊!

忽必烈还在感叹:

“若是能有我刘家皇帝三分之一的功力,崇祯都不能选择上吊。”

“太可惜了。”

……

【战后,左、右哈萨克首领阿布赉和阿布勒比斯(阿布赉的弟弟),均派遣使者到清军大营请罪,并表示愿意出兵协助清军平叛,使者向富德保证,“倘阿贼入我境必行擒送”】

【六月十九日,阿睦尔撒纳率二十人逃到哈萨克境内的阿尔察图,派人联络阿布赉,请求对方收留,阿布赉答复第二天早上相见。】

【当晚,阿布赉派人驱散阿睦尔撒纳的马匹,被阿睦尔撒纳发现。】

【阿睦尔撒纳带着妻子及亲信连夜北逃,跑到了沙俄的塞米巴拉特要塞,请求加入俄国国籍。】

【俄国人随后将他带到托博尔斯克。】

【乾隆二十二年(1757)八月,阿睦尔撒纳感染天花而死。】

【而在此期间,兆惠和成衮扎布也在逐个剿灭叛部。】

……

天幕上。

一块巨大的翡翠,静静地镶嵌在天山腹地。

远岸雪峰高耸,湖边牛羊如云,恍若世外桃源。

这里是伊犁附近的赛里木湖。

是新疆最大、最美的高山湖泊之一。

正值草场返青、野花怒放的季节。

一支小部落提前下了山。

在这美丽的赛里木湖畔支起了一顶顶白色帐篷。

部落中的男人骑着骏马,慢悠悠地驱赶着牛羊,女人在帐篷里赶制一天的食物,孩子们淌着鼻涕,扯着刚返青的枝条玩着打仗的游戏。

“轰隆隆!”

突然,远处浮现一条黑线。

急促而纷繁的马蹄声响起!

数千名全副武装的清朝骑兵形成一个半圆形,由远及近。

包围住了这里。

男人们惊讶得不知所措,呆呆地看着这些陌生人。

女人们抱着孩子躲进帐篷里,从毡缝偷偷向外窥视。

一名将领扫视一圈,挥了挥手。

画面一闪。

依然是那块巨大的翡翠,静静地镶嵌在天山腹地。

但此时的翡翠染上了一丝红色。

一具具尸体倒在湖边。

它们望着湖里漂泊的头颅。

而那处小部落,早已消失不见。

只留下一处处灶坑,一痕痕车辙。

由它们来诉求这里曾有人存在过。

……

【自清廷发起平准战争以来,由于准噶尔反复叛乱,清军受到重大损失。】

【乾隆君臣对准噶尔人的信任感丧失殆尽,以致“帝怒于上,将帅怒于下”。】

【兆惠在从伊犁撤回巴里坤的途中,尝够了众多准噶尔部众降而复叛的苦头,回到巴里坤后即奏请将复叛部众尽行剿灭。】

【乾隆也早已失去耐心,他对前两次平准战役进行检讨,认为准噶尔降众多系畏威降服,实质上“反复狡诈,饰词投顺,旋即生变”。】

【他预计此次出兵,准噶尔叛军迫于时势必然还会大批投降,但只要清军撤回内地,则又会故态复萌,从而使得平准成果再次毁于一旦,“前事可为明鉴”。】

【所以在第三次平准战争开始前,兆惠等前敌将领便接到谕令,要求严厉处置准噶尔降众,“尽行剿灭,不得更留余孽”。】

【由于害怕就地杀戮会惊动尚在抵抗的部落,从而使得他们更加殊死相抗,清军采取的方式是先将被俘或归降部落头目送至京城,所属部众移往内地,其中丁壮者一过巴里坤就杀,“所余妻女老弱,分赏官兵为奴”。】

【在清朝官书中,这些一律都称之为“**”。】

【至乾隆二十三年,兆惠、富德分两路进行合围搜杀,即便是数十户至百户的中小部落也都被按次序斩杀,而被杀者均“寂无一声,骈首就死”。】

【从内乱到三次平准战争,准噶尔地区人口锐减,“种类尽矣”。】

【有关资料表明,战前准噶尔有二十余万户,六十余万人口,经此大劫,幸存者仅十分之一,“数千里内遂无一人”。】

【很多年后,诗人龚自珍途经准噶尔,发现“若乌鲁木齐,若伊犁,东路西路,无一庐一帐是阿鲁台(准噶尔)故种者也”。】

【准噶尔就这样成为了一个地理名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