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义非唐 第356章 成都告危

“噼里啪啦——”

清晨,西川南部嘉州治所所在的龙游县内不断升起大丛烟雾,无数身穿大礼甲胄的兵卒正在胁迫着甲胄百姓出城。

蛮兵们三五成群,两名提刀在前引导,两名持枪在后驱逐,还有一名蛮兵则在队伍中间,看管那些试图逃跑的百姓。

不过五名蛮兵,却能驱赶上百人如犬羊般。

队伍中的百姓稍有不前,轻者挨蛮兵踹击,重则被鞭挞。

男人被蛮兵用绳子束缚双手,女子们则是被蛮兵用长绳索系在脖子上,不少女子衣衫破烂,脸色苍白,大多都遭到了蛮兵的侮辱。

她们被绳索拖挂,不断跌倒,遍身泥土。

狼狈时,他们朝本族男子看去,却见那些男人各个斜过头去,不敢与他们对视。

有些女子见了相熟的男子,开口便想要求救,却见男子张口对其辱骂:“汝等怎不投井自缢,好保全这身躯?”

“如今遭了蛮子侮辱,如何对得起自家耶娘兄弟?”

“我们……”求救的女子们闻言脸色惨白,不知道该如何辩解,只得低声啜泣。

蛮子眼见这些男人叫嚷,也不管男子说的什么,提起鞭子便狠狠打在他们身上,用百姓们听不懂的语言骂道:

“谁让你们说话的,全都给我闭嘴赶路!”

原本还气焰嚣张的男人们,顿时如鹌鹑般缩了起来,女子们也认清了现实,低着头试图跟上队伍。

队伍走出街道,来到就近的城门处。

城门处血腥恶臭弥漫,到处是肢体残缺的尸首。

城墙根下,官军与蛮军堆尸贮积,手足相枕,血流入水中,化为五颜六色,十分诡异。

蛮兵们正在收敛本军兵卒的尸体,而不少苟活下来的官兵则是藏到尸堆中,在身上涂满烂泥和血肉,希望以此躲开蛮兵的注意。

只是蛮兵们也十分熟练,收敛尸体的同时,不时地用长矛猛刺尸堆,直到里面的人像动物一样蠕动起来,鲜血从伤口流了出来,蛮兵才满意离开了城门处。

队伍走出龙游县,城外是数万百姓及上万蛮兵,乌泱成群,一眼看不到边。

不少蛮兵的身上挂有粗布或绢帛所缝制的双肩包、单肩包,包内鼓鼓囊囊,蛮兵们则是喜笑颜开,讨论着各自收获。

龙游县的百姓双目无神,麻木的任由蛮兵拉扯。

半个时辰后,蛮军开始拉着被掳掠而来的百姓们往西南边的山岭中走去,队伍延绵三十余。

期间若是百姓需要拉撒,便唤一声解手,便有蛮兵骂骂咧咧的前来替他们解开手中绳子,监视着他在路旁解决拉撒。

时间在推移,渐渐从清晨到了午后。

山岭中还算凉快,但百姓之中并不知道这山岭中为何会有一条宽阔两三丈的土道。

“窸窸窣窣……”

忽的,押送百姓的队伍前方也出现了一支军队,但令百姓们失望的是,这支军队仍旧是大礼的蛮军。

“全都贴墙,给陛下让出路来!”

有轻骑纵马驰骋而过,口中说着龙游百姓听不懂的语言。

下一刻蛮兵们好似得了军令,立马挥鞭叫骂着让所有百姓紧贴土道一侧,让出丈许宽的土道供对面的蛮军赶路。

百姓们在哭嚎中紧贴土道一侧,随后便看着对面的蛮军从他们身旁经过。

不少蛮兵见到那些衣衫破烂的女子,虽说没有时间泻火,却仍旧伸出手**一番。

女子们吓得脸色惨白,却不敢动弹,男人们纷纷低下头,佯装看不到这一幕。

不知过了多久,似乎连天色都渐渐变得昏黄后,这支对向走来的队伍才渐渐消失。

负责押送的蛮兵们开始叫骂,百姓们又在他们的监督下,沿着土道往山岭深处走去。

队伍中不断有人低声啜泣,可换来的却是蛮兵的大骂,直到队伍渐渐消失在山道尽头,天色也渐渐由昏黄转为昏暗。

咸通六年六月二十七日,大礼清平官赵诺眉开辟山道,领兵攻陷嘉州治下龙游、绥山、峨眉、罗目、平羌等县,大掠数万口工匠百姓返回嶲州。

祐世隆率军撤出邛崃城战场,转道走嘉州朝成都府攻去。

消息传至成都府,各州县的世家庶族仓皇逃出,许多百姓还以为是误传,直到各县州兵纷纷举家撤往成都城,百姓们才反应过来,纷纷向北逃亡而去。

蛮军沿着长江(岷江)向北进军,而消息也在两日后传到了邛崃城。

“你说什么?!”

邛崃城内,坐在牙门主位的崔铉摇晃着起身,满脸不可置信。

站在他面前的都将焦急道:“使相,嘉州已经失陷,蛮军兵锋直抵眉州,距成都已经不足二百里。”

“请使相准许末将率军中精骑驰援成都,以免成都失陷!”

“使相!”听到都将的话,亲眷都在成都的帐内诸将纷纷朝崔铉作揖催促。

崔铉恍惚片刻,整个人如霜打的茄子般摇晃几下,随后才渐渐回过神来。

“传令,调杨复光率军撤出故桃关,驰往成都而去。”

“凤翔军、山南西道兵马仍旧驻守故桃关……”

说到此处,崔铉似乎想到了什么,目光看向几名都将:“黔中道的兵马,如今到了何处?”

“以成都军碟来看,理应离开成都不过三日,但黔中道军纪败坏,若是留其守城……”

都将们不免担心自家的亲眷,但崔铉管不了那么多了,现在最重要的是守住成都。

“传老夫军令,命黔中道左兵马使索勋率军撤回成都,坚守外郭城。”

“催促杨复光撤回成都,坚守内城。”

“此外,都将陈其乾亲自提领黎州两千精骑撤回成都,余下兵马由老夫统帅进军。”

“若能收复汉源、通望两县,必然能逼蛮军撤退回防。”

“末将领命!!”

众将从未如此团结过,这让崔铉十分恼怒。

若非这些北司安排在西川的将领阳奉阴违,他早就率军收复嶲州了。

平日里阳奉阴违,如今自家亲眷遭了威胁,反倒众志成城,团结一致了。

来不及嘲笑他们,崔铉当即派出轻骑传令,同时派出塘骑侦查蛮军在汉源、通望两县的兵马数量。

结果如崔铉所料想的一样,祐世隆仅仅留下范脆些所率的五千精骑,另外招募了嶲州、黎州等地的近万群蛮来固守,其余兵马已经被祐世隆带走了。

得知蛮军情况不佳,崔铉立马调集了黎州、雅州各处兵马,准备一举收复黎州失地和嶲州来逼祐世隆回防。

一时间,西川各处兵马都调动了起来。

崔铉原本谋划反攻维州、茂州的计划也宣告破产,改为了谋划黎州和嶲州失地。

在西川的兵马调动时,祐世隆率军一路北上,成都府集结兵马于眉州彭山江口,试图阻碍蛮军渡过长江(岷江)。

祐世隆令三军打造渡河舟船,因此耽搁了三日时间,而此时的杨复光已经率军从成都西边一百五十里外的故桃关撤回了成都。

本就有二三十万人生活的成都城,此时不知涌入了多少百姓。

各处街道挤满了人,而杨复光所率的八千步卒,几乎没有可供落脚的地方。

“黔中道左兵马使索勋,见过杨监军!”

成都外郭小西门前,三十多岁的索勋身穿明光铠朝杨复光作揖行礼,外表看上去如四十岁般老成,说话也不如以前那般高傲了。

凉州失利后,索勋便被王宗实抛弃,丢到了黔中道担任一州刺史。

若非大礼入寇黔中道,给予了他重新领兵的机会,他恐怕直到现在还是一个下州刺史。

黔中道的环境并不好,近百索氏族人南下,不少人都死在了水土不服上。

便是索勋的父亲索忠顗,也由于前些年与宋涯一同防守大礼时,在黔领西南的地区患病而卒,享年仅五十二岁。

事后朝廷虽然追赠其兵部侍郎、银青光禄大夫及清州县子的官职爵位,但人死不能复生,索勋因此遭受了不小的打击。

如今的他,早已没有了曾经的意气风发和高傲,只剩下了沉默与淡然……

“听闻黔中仅八千余兵马,而朝廷征调七千兵马,敢问索兵马使麾下有多少新卒,多少老弱?”

杨复光没有时间和索勋虚与委蛇,他需要尽快搞清楚手上能动用的兵马数量,而这一切都是因为成都城并不坚固。

自秦代张仪始筑成都城开始算起,直到一千二百余年后的如今,成都的城防主要依赖秦代城垣。

虽有西汉及隋代两次较大规模扩建,但均不如秦城坚固,筑成未久即逐渐败落。

秦城坦虽然工程质量高,建筑坚固,但毕竟是夯土城,实际上已难以承担城防责任。

若是兵马不足,自然无法守住成都城。

“末将手中有精锐老卒三千人,余下四千尽为操训不足三个月的新卒。”

“此外,四千新卒甲胄不全,急需补充。”

面对杨复光的询问,索勋也没有藏着掖着,而是开诚布公的告诉了杨复光,黔中军的具体情况。

杨复光闻言眉头微皱,但还是说道:“操训三个月,总比没有操训得青壮要好。”

“成都武库中甲胄不少,我可尽取出,交付索兵马使。”

“蛮军自南边攻来,必然会率先进攻城南的万里桥门。”

“成都城池尽是石桥,守桥总比守城要好。”

“正因如此,我准备将城南的笮桥、万里桥及笮桥门、万里桥门交给黔中军修筑营垒,摧毁另外五座石桥。”

“如此一来,蛮军便不得不进攻笮桥门和万里桥门。”

“眼下崔使相已经率军猛攻汉源及通望两座城池,一旦两座城池被崔使相拿下,蛮军必然败走。”

“除此之外,某也向朝廷求援,东川的高使君也会趁机收复戎州朱提等县。”

“成都城内男丁不下二十万,粮仓虽不算充足,但也足够坚持数月之久,不必担心。”

杨复光三言两语间,便将许多事情告诉了索勋,为的就是安定军心。

若是索勋胆怯,率军突围逃跑,那仅凭他手中的八千兵马和成都城内的两千州兵,定然是守不住成都城的。

“末将悉听监军调遣。”

索勋没有提出什么意见,只是毕恭毕敬的应下所有差事。

杨复光见状十分满意,不免颔首道:“如此,便劳请索兵马使征调外郭壮丁修筑营垒,本监军也会立马率军摧毁其余五座石桥的。”

“末将领命!”索勋作揖应下,随后便返回了黔中军。

杨复光安排兵马摧毁成都外郭外的五座石桥,随后前往衙门,将自己的计划告诉了府内官员,以此安定人心。

不过三五日时间,当祐世隆率军渡过长江(岷江),兵锋直抵成都城下时,他所面对的成都城,已然是由杨复光、索勋率军一万七千,且各类工事齐全的坚城。

两万甲兵及四万余群蛮齐聚成都城外,旌旗招展,几乎连成一片,无边无际。

万里桥的门楼上,杨复光与索勋并排扶住女墙,前者神色凝重,后者却面无表情。

索勋毕竟是归义军里走出来的,他承认大礼的甲兵与精骑不输于吐蕃和回鹘,但大礼的甲兵数量不过四五万,精骑不足一万。

他们除了要对付大唐,还需要驻守大礼各处,防备骠国、林邑国、安南、岭西、黔中道和东川的突袭,所以能动用的甲兵并不多。

在索勋看来,城外的大礼军队威势不错,但能对他们造成威胁的,也仅仅只有那两万甲兵。

想到这里,索勋看向了自己所布置的城外营垒。

只见城外的笮桥与万里桥两岸各自布置有营垒,营垒夯土石砌而成,高丈许,厚二丈,周长不过三百步。

营垒外还有堑壕、拒马、羊角墙等等守城陷阱,想要攻破并非那么容易。

即便攻破,两道营垒也足够他们驻守大半个月,而后面还有外郭城和内城。

凭借这些手段,坚守两三个月不成问题。

若是有援兵驰援,索勋甚至可以率军出营杀敌。

在他这般想着的同时,大礼军中的祐世隆也简单观察了下成都城的情况。

“摧毁五座石桥,留两座石桥给我们进攻,又设营垒来防守,莫不是以为凭借这些手段,就能挡住骁勇善战的大礼将士了?”

马背上的祐世隆轻哼,随后转头看向身后的赵诺眉、段宗榜。

“十日,十日内拿下成都!”

“是……”

祐世隆自信下令,可段宗榜和赵诺眉却在心中叫苦。

想要在十日内拿下成都,这只能用群蛮和甲兵的性命堆砌出一道血肉筑成的云梯才行。

只是皇帝已经下令,他们无法违抗。

深吸口气,待祐世隆走远后,二人才开始了指挥扎营。

大礼的军队并没有太多的粮草,因此一路全靠劫掠而来。

在扎营的同时,段宗榜派兵劫掠成都府四周乡野村寨,掳男为民夫,掳女为军妓,老弱则杀害。

凭借蛮兵们的搜寻,段宗榜很快从成都府四周的乡野村庄中获得了足够大军吃小半个月的粮食。

眼见粮食充足,段宗榜便只派出没有甲胄的群蛮去劫掠四周村庄,而他则在翌日派遣两万甲兵分列三军,以前军六千大礼甲兵驱使掳掠而来的上万西川男丁攻城。

男丁们无奈,只能推动云车、巢车和吕公车攻城,不断朝着笮桥、万里桥前的营垒前进。

不多时,他们遇上了索勋派人布置的堑壕。

平整的地面突然塌陷,高耸的巢车与吕公车失陷而倒下,不少民夫因此遭受牵连,灰头土脸。

“派这些人探路!”

中军的段宗榜面无表情,好似早就知道了前方会有堑壕。

在他的军令下,近万男丁被驱赶着往营垒走去,手中还拿着木棍敲打地面,试图找出隐藏的堑壕。

不少男丁见状试图朝营垒奔跑,渴望得到官军的拯救,但他所面对的却是前后夹击的箭矢。

他们中箭栽倒,鲜血流了一地,眼底还残留着几分不敢置信。

城楼上,杨复光用热毛巾擦了擦手,头也不抬道:“蛮军恐怕会在这些百姓中塞入谍子,不可不防,宁杀错也不能放过。”

“是!”索勋十分认可杨复光的看法,甚至在经历过回鹘、嗢末两族背刺后,他对于这些“异族”更为仇恨、厌恶。

“这些就是河陇的投石机?”

杨复光目光看向不远处的马道,那里摆放着一台台最新打造不久的配重投石机。

相较于人力投石机,配重投石机更为先进,但由于消息闭塞,唐军之中唯有接触过这些投石机的人,才了解应该如何建造这些投石机。

高骈、索勋都是其中的一份子,但他们所用的配重投石机,仍旧是刘继隆在河西时使用的那款,而非现如今陇右所使用的绞盘式配重投石机。

虽然只是多了个绞盘,但却能节省更多人力,腾出更多人手来使用更多投石机。

不过索勋他们自然是不知道这些消息的,他们如今只在意城外的蛮军什么时候发起进攻。

在时间的流逝下,段宗榜派出的壮丁也渐渐探明了堑壕所在,将领们将这些堑壕绘制成图,交给了后方的段宗榜查看。

段宗榜简单查看后,很快便制定了一条进攻营垒的路线。

“咚!咚!咚……”

伴随着擂鼓车上的擂鼓被蛮军敲响,防守成都的将士们不由握紧了手中兵器……


本章换源阅读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