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张司机是张县长的近门侄子,一般情况下,不会出卖堂叔。
而田秘书就不同了,田秘书本就是牟平人,早就和孙凤仙认识,二人之间密谋陷害张县长,大有可能。
驴二还想多问些关于张司机和田秘书的情况,但甜儿不关心这些事,知道的不多,驴二就打算等张县长走了,询问萧玉倩。
如果他知道谁是张县长身边的内奸,能早做预防,保护张县长,最重要是保护萧玉倩。
但张县长一直到天色快黑的时候才走。
整个下午,张县长都和萧玉倩在房间,也不知二人在商议张县长的官途,还是在一起温存,又或者是一边温存一边商议。
驴二一直没见到张县长,直到张县长走出萧玉倩的房间,准备离开的时候,驴二才见到了张县长。
张县长五十岁左右,身材微胖,个子不高,戴一副金丝眼镜,穿着中山装,看起来有些文人官员的气质,只是眉头紧皱,脸有忧色,显然被未知的命运烦恼着。
张县长走出房间的时候,驴二和甜儿正在院中修剪花枝,耿妈在厨房中做饭。
张县长看了看驴二,面无表情,没有惊讶之色,也没有怀疑之色,显然,萧玉倩已经把家中来了位新长工的事,告诉了张县长,但并没告诉张县长驴二的真实身份。
驴二向张县长微微躬了躬身,像长工见到东家一样。
张县长虽然不把一个长工看在眼中,但还是微微点头还了还礼,就径直走了出去。
驴二不远不近的跟着张县长,走到院门口,看到张县长的司机和秘书恭敬的把张县长迎进轿车中,驾驶着轿车离开了胡同。
驴二把院门上了闩,转身回来。
由于耿妈还在院子中,驴二不能表现得和萧玉倩太熟悉了,所以他没去见萧玉倩。
一直到众人吃了晚饭,耿妈回了自己家中,驴二才去找萧玉倩。
萧玉倩也正有事要和驴二商议,就打发甜儿回自己房间了,只留下她和驴二二人。
驴二见萧玉倩的眉头紧皱,知道她在为张县长担心,他问道:
“张县长什么时候从烟台回来的?”
萧玉倩道:
“老张是上午回来的,他先到县**处理了一些公务,吃过午饭之后,才到了我这里。”
驴二道:
“张县长这次的烟台之行怎么样?”
萧玉倩摇摇头,说道:
“很不乐观。烟台市长也是唐**的人,老张本来不想直接惊动唐**,想让烟台市长,帮他把这件事按下来。”
“但因为牵涉到反日的因素,烟台市长也不敢出面为老张向日本人求情。老张在烟台又托了些别的关系,也是没用。”
“老张就从烟台回来了,他打算,明天就去省城,请唐**出面,说不定还有一些转机。”
萧玉倩说到这里,望着驴二,又说道:
“老张这次离开牟平,就不打算回来了。他说,如果唐**肯出手救他,他至少也是丢官不坐牢,县长的位置是保不住了,没必要再回来了。”
“如果唐**不肯救他,他不但会坐牢,连脑袋都保不住了,不但不能再回牟平,就连济南也待不下去了,他打算带着我和他的老婆儿子,一起逃跑。”
驴二说道:
“这倒是保命的办法,跑到没被鬼子占领的地方,鬼子想抓也抓不住你们了。”
萧玉倩摇摇头,说道:
“没这么简单。老张这次去烟台之前,也猜到在烟台成不了事,最后还是要去济南的。”
“他本来的打算是,如果烟台不成,过几天去济南的时候,把我和他老婆一起带走。但是,这次去了烟台之后,他才知道,日本人早就盯上他了,他的一举一动,都有人向日本人汇报。”
“他有个朋友,在烟台市**工作,那个朋友经常和日本的特务机关打交道,老张去找他那个朋友的时候,那个朋友偷偷告诉他,他身边有内奸,向日本的特务机关汇报他的行踪。”
“如果老张去济南,他一个人去,带着秘书和司机,还可以说是为了公务,但如果带上我和他老婆,只怕还没出牟平城,就**本人截住了,一看就是逃跑,肯定是抓起来。”
驴二苦笑道:
“我刚才见了孙凤仙,他的意思,也是张县长身边有个内奸,不过,他不肯告诉我是谁。你能猜到是谁吗?”
萧玉倩说道:
“老张那个烟台的朋友告诉他,那个内奸向日本特务汇报的情况,不但关系到县**的公务,还关系到他在牟平的家中的情况,所以可以确定,那个内奸,不只是知道他工作上的事,还知道他家中的私事。”
“老张在牟平的家中,除了他的太太,就只有一个老佣人,因为他是住在**大院里,**大院中有长工和花匠,只请一个做饭的佣人就够了。”
“他的太太,不可能出卖他,那个老佣人,就算知道他家中的情况,但不会知道他在**中的公务,所以,我认为,那两个内奸,不是田秘书,就是张司机。”
“只有田秘书和张司机,才既知道老张的公务事,又知道家务事。”
驴二道:
“张县长认为谁的可能性最大?”
萧玉倩想了想,说道:
“老张认为,田秘书是内奸的可能性最大。田秘书是牟平人,和老张刚认识不过两个月,没什么私人感情,更多的是工作接触,而且田秘书和孙凤仙早就认识。”
“老张还认为张平是他的堂侄,不可能出卖他。”
驴二望着萧玉倩,说道:
“你刚才说的是张县长的认为,你不这样认为吗?”
萧玉倩道:
“我和老张的想法不一样,我反而认为,张平是内奸的可能性更大。”
驴二笑道:
“你为什么会有这个想法,张平可是张县长的堂侄,他为什么会出卖堂叔?”
萧玉倩道:
“那是因为,张司机和田秘书的出身不同,所以,他们对待事物的态度,也会不同。”
驴二道:
“这话怎么说?他们是什么出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