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将功成满疆红 第九百一十八章 弟子愿学观心之道

();

他停顿了一下,身体不自觉地、前所未有地向前微倾,像一个在无边沙漠中跋涉已久、渴得喉咙冒火的旅人,终于发现了真正的甘泉,目光灼灼:“这佛法精义,浩瀚如海……还请大师……不吝赐教,为我拨云见日,开示迷津。”

他再次主动调整了自称,将自己彻底放在了“求法者”的位置上。

寒遂法师并未立刻开讲,而是将目光投向那盏已凉的茶,片刻后,才缓缓转回,声音如同古寺晨钟,低沉而清晰地穿透寂静:“陛下所求‘迷津’,是陛下心中之‘结’。欲解此结,首要明辨:此结系于何处?系于外境,抑或系于心?”

宇文顺吉一怔,他本能地认为困扰来自托特尔部的羞辱、孟北鸣的久久不降、钱雍隆的逃脱……这些难道不是外境?他疑惑道:“大师何意?朕……我所烦忧所怒者,岂非皆源于外界变故?宵小作乱,边患挑衅,此乃实情,岂是心结凭空臆造?”

寒遂法师微微摇头,枯瘦的手指轻轻拂过身前粗糙的木案纹理:“陛下所见,如盲人摸象,执一端而失全貌。外境如风,心念如旗。风动旗动,固然可见。然陛下所执著者,是风?是旗?抑或是……那观风观旗、随之而动的‘观者’本身?”

法师顿了顿,让这比喻沉入帝王心中,看着年轻帝王紧蹙的眉头下那翻涌的思索,才继续道: “托特尔部之辱,钱雍隆之逃,此乃‘风’动。陛下因此而生屈辱、愤怒、挫败,此乃‘旗’动。然陛下,那被屈辱刺痛之心、被愤怒灼烧之念、被挫败缠绕之情,此‘心’此‘念’此‘情’,又是何物?是谁在感受这‘辱’?是谁在燃烧这‘怒’?是谁在背负这‘败’?”

宇文顺吉如遭重击!他从未以如此角度审视自己的痛苦。他一直认为痛苦是外界强加于他的,他愤怒的对象是那些外敌和内贼。法师却直指核心——那个正在“感受痛苦”的“自我”!他下意识地捂住心口,仿佛第一次真正“触摸”到那翻腾情绪的源头,嗓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是……是‘我’?是朕……我自身在感受这一切?”

寒遂法师目光澄澈,如同照亮幽暗的月光:“正是!外境如幻,迁流不息。今日之辱,明日或成尘烟;今日之敌,他日或为盟友。唯有这颗感知、执著、分别、爱憎之心,是陛下一切苦乐的源头与归处。陛下执着于‘辱’之名相,实乃执着于‘不受辱’之自我;执着于‘败’之结果,实乃执着于‘不败’之妄念;执着于‘逆’之表象,实乃执着于‘顺我’之渴求!一切外求之解,皆是扬汤止沸,火源——陛下之心——未熄,终将复燃,且愈演愈烈。”

这番话彻底颠覆了宇文顺吉的认知!他一直认为自己是受害者,是外部力量的承受者。法师却告诉他,他痛苦的根源在于那颗不断攀缘、执著、设定标准的心!他追求“不受辱”、“不败”、“顺我”,正是这些强加的“必须”,与现实碰撞时,才产生了滔天怒火和无尽煎熬。他的郁结,不是外敌打的死结,而是自己用妄念和执着编织的牢笼!

宇文顺吉的脸色变得苍白,额角渗出细密的冷汗,不再是愤怒的红,而是被真理之光刺穿的苍白。他喃喃道:“大师是说……我的苦痛,非敌所予,实乃……自缚?” 巨大的荒谬感和颠覆感冲击着他,让他几乎坐不稳。

寒遂法师声音带着一种大悲悯的平静:“陛下明鉴。烦恼菩提,本是一体。郁结非石,乃心上尘。欲解郁结,非以蛮力破石,而当以慧剑‘观’尘。”

法师指向自己的心口,又指向宇文顺吉的心口:“当陛下察觉怒意升腾时,莫随怒流转,莫寻怒之对象。停驻刹那,回光返照,问己:此怒为何物?从何而生?因何而炽?它可有形状?可有颜色?可有实质?它此刻在灼烧谁?是那远在天边的敌酋,还是近在咫尺的己心?”

法师的话语如同指引迷津的星光:“不迎不拒,不压不纵,只是如实地‘观’照这怒之生起、壮大、翻涌、乃至消散。如同陛下观那盏茶——知其沸,知其腾,知其歇,知其澄。当陛下能以如此清明之心‘观’照自心烦恼,而非被烦恼吞噬、驱策时,郁结自解,如云开雾散,朗月自现。非是郁结消失,乃是陛下之心,不再被其所缚。”

宇文顺吉彻底沉默了。他闭上了眼睛,身体不再紧绷前倾,而是微微佝偻,像一个卸下了千斤重担的旅人,又像一个初窥门径而深感震撼的学徒。法师的话不是安慰,不是策略,而是直指心性解脱的根本大道!他意识到,自己之前所求的“解忧之法”,不过是更精致的枷锁,而法师所授的“观心之法”,才是打开所有枷锁的钥匙。那沉重的戾气并未消失,但仿佛被置于一面清澈的镜子前,它的狂暴狰狞在“观照”之下,竟显得如此虚幻、躁动、且……不再具有绝对的掌控力。

禅房内只剩下青灯燃烧的细微哔剥声,和宇文顺吉逐渐深沉、缓慢下来的呼吸声。一种前所未有的寂静在他心中弥漫开来,不再是空虚,而是蕴**无限可能的澄明。他缓缓睁开眼,看向寒遂法师的目光,已不仅仅是倾慕与感激,更带上了一种近乎弟子对明师的敬畏与决心:

“大师……” 他的声音异常沙哑,却异常清晰,带着一种脱胎换骨般的沉重与通透:“……弟子,愿学此‘观心’之道。” 这一刻,“朕”彻底隐去,“宇文顺吉”第一次以纯粹的求法者身份,向智慧低下了尊贵的头颅。

禅房内,青灯如豆,光影在古朴的墙壁上缓缓摇曳。灯芯偶尔发出细微的哔剥声,更衬得室内一片寂静。这寂静不再是令人烦躁的空白,而是一种孕育着智慧与觉悟的深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