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不擅长逢迎,可是不代表他是个**,连话都不会说,不然当初也不会年纪轻轻就成了正科。
“那就好。”安江轻笑着点点头,然后向厨房里的中年女人笑道:“嫂子,晚上多炒点菜,我可是要在这里蹭顿饭再走的。”
中年女人一听这话,喜形于色,但又有些紧张,道:“安书记,那我再点点菜回来,晚上就炒了三个菜,有点少。”
“不用忙活,家常味道就挺好的,我晚上一般还要跑步运动,吃的少。”安江向中年女人笑道。
中年女人点点头,道:“那怠慢您了。”
“是我不请自来,何来的怠慢之说。”安江笑着摇摇头,然后目光在客厅内打量起来,很快,目光便落到墙角堆着的两大摞工作笔记,笑道:“这是?”
“都是我上班写的一些东西,前几天准备把书房收拾出来给仔仔,我本来打算卖废纸的,但是晓雅不准我卖,又没地方放,就堆在这里了,让安书记您见笑了。”杜天林那张看起来略有些憨厚朴实的面颊上满是不好意思。
而在这时,厨房里的中年女人道:“肯定不能卖,这是你这么多年的心血,当官这么多年,啥都没留下,就留下这些东西了,怎么能卖掉。”
安江听到这话,眉毛微微一扬,向杜天林笑道:“天林同志,我方便看看吗?”
“嗯,就是一些不成熟的东西,安书记您别见笑。”杜天林急忙笑道。
安江走到那些笔记本前面,不由得抽了口冷气,这两摞笔记本,几乎快到他的膝盖了,而且每一本都磨毛边了,看起来明显跟随主人搬过不少地方。
紧跟着,安江随手从中间抽出一本,翻开看了起来。
杜天林没说错,这些确实都是工作笔记。
就拿安江现在手里现在的拿的这一本,是杜天林在十四里铺乡担任乡长时候写的,这不是什么日记,而是纯粹的工作情况,做过什么工作,对于工作的分析,以及一些调研的详细资料。
安江粗略的翻了翻,发现杜天林的足迹遍布了十四里铺乡的每个地方,每个村子的具体情况,都被他详尽了写进了笔记本里,而且还写了一些他对这些村子情况的感想,以及未来的发展规划思路。
都是一些很实际的内容,没什么大吹大干,都是在思考能用什么样的举措,因地制宜,让已经空心化的村子里的老人们,怎么样才能够把日子过的好一些。
笔记中,安江尤为认同杜天林写下的一句感慨——
我们把乡镇经营好,不是希望走出大山的人们再回来重复老一辈人的生活,走出大山,便不要再回来!
我们做这一切,是给进入城市之后,孤立无援的他们留一条退路,让他们在外面不管做什么事情时,都知道哪怕在外面过得不如意了,也还有一个还算不错的去处,能够做事时心里都能有底气,可以在外面更放心大胆、心无旁骛的打拼扎根!
走出大山,还要再回来吗?
答案毋庸置疑是否定的!
城里的人看山乡,会觉得这里一切都很好,但只有长久生活在山乡的人,才明白生活在这里到底是一种怎样的滋味。
山里的孩子,能够走出大山,扎根城市,必然都是费尽了九牛二虎之力,既然离开了,那么便没必要再回来。
可以不忘本,可以年节时回来看看,但不必再在山里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