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桥参谋长还有一点并没有告诉六十三师团的军官们,那就是他离开北平司令部时给下村司令官说的那件事----盟军在占领包头后停止不前,并不会继续向东攻击。
如果这个判断是错误的,那下午到现在,自己和司令官所做的,就将没人任何意义。
占领包头后的敌人若趁机东进,攻占绥远,然后何一路向东,在斗金山防线还没有建立起来之前就冲过去,进入辉腾锡勒草原,那整个驻蒙军将会一败涂地,没有任何反扑的机会。
帝国的摊子铺的太大,从东北到南洋,数百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想要控制这些范围,需要的兵力自然也就要很多。
如果没有什么抵抗,一路顺风的收地盘,所有帝国部队没有什么损失,加上后来扩编的部队,也许还能够按需要调配。
很可惜,战争爆发到现在,仅仅是在中国战场,就损失了帝国精锐的士兵近八十万,就连晚几年爆发的太平洋战争,帝国也损失了六七十万士兵。而南洋南亚战场,仅一个小小的缅甸,就葬送了近二十万帝国精锐。
前前后后加起来,帝国损失了小两百万军队,帝国本土才多少人口,有多少适龄士兵可供挑选,国内不用搞建设了吗?
如今的帝国,名义上在中国战场还有近百万人,可真正能够随意调动的又有多少!特别是最早设立的华北方面军,现在也才不过八个师团,和一些独立混成旅团和独立步兵旅团。
可要看管的地方,却有绥远、山西、河北、河南、山东、苏北等广大的地方,兵力严重不足。就像现在,偌大一支驻蒙军,军级单位,竟然没有一支能打的部队。
一一八师团名义上虽然属于驻蒙军,可惜现在也被消灭了一个旅团,等于是砍掉了一条腿,成半残了。
这些事情,寺仓小四郎大佐这些眼光短浅之人如何能看得到,他也不屑去跟这些人解释,但整个绥远地区、整个驻蒙军的安危他则必须要考虑。
希望下村司令官能够请动南京的冈村司令官,出门说服关东军的山田司令官,同意从关东军抽调部队支援驻蒙军,哪怕只是出动一些航空兵也好。
带着焦虑的心情,高桥坦来到了电台车厢,他需要和北平方面再沟通,或者说是催促下村定,去做离开前商定的事情。
不说高桥参谋长的离开,回头看看六十三师团临时师团部车厢。
高桥参谋长离开之后,六十三师团临时指挥部里众人也都沉默着,眼睛一起看向了他们的师团长野副昌德中将。
说实话,野副师团长对高桥参谋长的啰嗦也很是不喜,但对方毕竟是方面军的参谋长,军衔虽然没有自己高,可职位在那里摆着。
再说对方的叮嘱,也是为了六十三师团的安危着想,是一番好意,他当然不会露出什么不满来,至于部下什么态度,那就不是自己能掌控了的。
此刻,高桥参谋长离去,野副师团长终于将端坐的身体放松,对着几位部下挥挥手,示意他们不要站着,找地方坐。
还好,作为师团指挥部的车厢,不像普通士兵坐的那种闷罐车或长通板车厢,还是有一些座位的。
看着手下一众军官,野副师团长还是很满意的,虽然这次出发因为驻防地方的不同,只有一个六十七旅团旅团跟随他,六十六旅团还在后面,但他心里还是充满了信心的,并不像高桥参谋长那样悲观。
作为日军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最早成立的师团部队之一,六十三师团还是有较强的战斗力的。
成立后就被编入华北方面军,随后不久就参加了打通平汉线的战斗作战,且表现不俗,被当时的华北方面军司令官冈村宁次大力夸赞过,那时该师团的师团长正是野副昌德中将。
当时的华北方面军司令官,如今已是派遣军司令官,可野副昌德中将还是一个师团长,内心多少还是有些唏嘘的,急切的想要在战场上表现一番,换一换自己的身份。
可惜这位忘记了自己并非陆大毕业,不要说方面军司令官,就算是一军之军长(司令官),也是不大可能的,谁叫他在这方面赶不上如根本博、澄田睐四郎、喜成多一这些人(这些人都是华北方面军的一军之最高指挥官)呢!
但野副昌德中将却没有这个自知之明,还以为是自己的战功不够大,或者是机遇不够好,这才没有机会坐上一军之长的位置。
之前奉命在北平、保定一带驻防,担负这些地方的守备任务,可上述地方只有小股游击队活动,八路军主力都在远离县城的山区,没有命令他也不能随意出兵。
只消灭击溃那些小股的游击队,并不能让上级对他有什么特别的关注。现在可以了,要去和和敌人的正规军作战,管他是**军队,延安军队,或者是外来的缅甸军队,都是他的战功,是他晋升军长的本钱。
看着一干部下,心有大志的野副师团长开口了:“诸君,不要被高桥参谋长的话语所影响,我们六十三师团可不是一一八师团那种丙级师团可以相比的!立功的时候到了!”
说完此话,他将目光看向六十七旅团旅团长寺仓小四郎大佐:“寺仓君,希望此战过后我能称呼你为寺仓少将!”
蹭的一声,听到此话的寺仓小四郎大佐神情激动,立正,鞠躬,“感谢师团长的栽培,在下没齿难忘!”
其他那些参谋军官,包括六十七旅团的几位大队长,也是眼里放光,一副要立功受奖的样子。只有六十三师团参谋长佐藤贞二大佐,坐在一边沉默不语,也不知在想些什么。
这些日军军官不知道的是,就在他们在丰台集结部队,登上军列的时候,绥远城外已经出现了缅甸远征军和三十五军新三十二师的部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