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逐鹿天下 51政事堂激辩

卫鞅心中明白,秦王给出这个考验的大致标准,就是在对方出行的这几日时间之内,将诸多杂事全部顺利应付过去。

这对于一般人来说,自然是无法承担的。

毕竟是一国之事,哪怕早做了安排,每日之中依旧会有大批繁杂的政令需要处理。

普通士子看到那些政令,只怕是早都变得头大了。

但卫鞅不同,他在公叔痤门下的时候,就已经熟悉了基本的政务处理流程,做起来可以说是得心应手。

而这一次六国会盟的“意外”,对卫鞅而言,非但不是什么负担,反而是一次难得的稳固地位的机会……

他心中得计,对景监和子岸二人告诫一番,然后才匆匆赶往政事堂。

卫鞅是最后一个赶到政事堂的人。

进门之后,他便装作一副什么都不知道的样子,疑惑问道:

“不知太师与诸位大人深夜召集,是有何要事?”

甘龙老成,只拄着拐杖,冷哼一声,没有说话。

中大夫杜挚心领神会,立即站起来,指着卫鞅大骂道:

“卫鞅,秦国都已身陷险境了,你竟然还毫不知情。你这个左庶长是怎么当的?”

左庶长的官职比中大夫要高出很多,但自从卫鞅被任命为左庶长以来,身为中大夫的杜挚见到卫鞅,从来都是冷着脸,没有表现出丝毫下级官员见到上级的尊敬。

卫鞅对此貌似也已经习以为常了,依旧表情淡然。

“却不知是何险境?难道是秦国边境有变?”

他说着,脸上的表情也微微变了变。

不过,看上去明显就是为了配合语气而故意做出来的变化……

左庶长要装不懂,别人却不能由着他这么演戏。

长史公孙贾冷着脸道:“左庶长究竟是真的不知,还是故作不知?”

卫鞅恭敬拱手道:“鞅确实不知,还望长史告我。”

公孙贾自然不信:“今日,六国会盟、共议分秦之事,已在栎阳城传得沸沸扬扬,左庶长难道都没有听闻么?”

卫鞅微微一愣道:“六国会盟之事,不是前几日便已经得知了么?君上为此还做了详尽的谋划和安排。”

“上次是会盟,这次是分秦!”公孙贾没好气地说:“外面传闻言之凿凿,说六国欲意出兵攻秦,而后瓜分!”

“竟有这等事?”卫鞅依旧装作不知:“我午间还去牛家店吃了碗羊杂碎,坐了小半日,都未曾听到有如此传闻啊!”

“这不可能?”杜挚觉得此人太国赖皮,死不认罪,气得两眼直冒火星。

卫鞅却是极有礼貌地长躬道:“中大夫若是不相信,可以派人去街上打探情况,若是真能听到有此传闻,卫鞅甘愿受罚!”

卫鞅说完,政事堂中众臣便全都立即愣住。

他们的消息来源,要么就是自己的家将在其他城市听到的,要么就是有外国行商主动贿赂并且告知的。

简单地说就是,这些消息全都来路不正……

杜挚从家将中听到这见事情,立即就跑去面见自家老师,然后得知太师和长史都听闻了这个消息。

一众老臣也没来得及去街上打探情况,便下意识认为这个消息早已传得风风雨雨了。

现在听左庶长这么一说,这些老狐狸才突然反应过来:

貌似今日一整天,城中百姓的生活并未受到丝毫影响啊!

所谓的传得满城风雨,其实仅仅只是他们这些贵族老臣知道了而已!

几人一时全都愣住,不知该如何回答。

卫鞅负手道:“若是没有其他事,诸位大人还是早点回去歇息吧。”

“这几日君上不在,城中各项事宜还需诸位大人劳心费神。杂事繁多,须注意劳逸结合才是。”

“……”

卫鞅这番话软硬皆施,让众臣无以应对,只能面面相觑,互相用眼神问询。

心中却不由得纷纷暗自感叹:看来这位年轻的左庶长,也不是那种可以任人欺负的软柿子……

咚!

突然的一声脆响,把众臣吓了一跳。

转头一看,却见是老太师甘龙用力杵了下手中的拐杖。

几位老臣对视一眼,面露喜色。

这次政事堂议事,本就是太师亲自发起的。

现在左庶长却跟大家说没什么事,可以回去了,这不是有损太师的面子么?

看来,左庶长今日注定是要吃些苦头!

只听甘龙缓缓开口道:“方才,左庶长声称未曾听闻六国会盟分秦之事。然自今日午时起,城中便有众多甲士来回巡逻。难道此事,左庶长也不知道么?”

众大臣一听,纷纷眼中大亮:

对呀,城中增加了甲士巡逻,定然是为了防止那个传闻扩散。

左庶长若是还说自己不知,那便是懒政,便是不称职。

若是改口说自己知道,那便是欺骗太师和众大臣。

总之,太师一开口,左庶长今日这一难,便横竖都逃不掉了!

众大臣心中得意,看向太师的眼中,都不由得带着几分敬佩之色。

然而,卫鞅却并未像他们想的那样方寸大乱。

只微微一笑道:“此事卫鞅自然知晓,我还特意为此询问过栎阳令子岸。说是近日城中多了几个贼子,所以才临时增派了甲士巡守。太师若是不信,自可唤子岸质问。”

甘龙眯着眼睛道:“把子岸叫来。”

政事堂议事,子岸作为栎阳令守,早就在外面等候听命了。

很快,他便大步进来。

甘龙冷冷问道:“子岸,老夫问你,今日栎阳城中增派甲士,是为何事?”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子岸恭敬回答道:“回禀太师,君上临行之前曾有吩咐,若是城中出现妖言惑众之辈,即为他国商探,须要立即派人抓捕!”

“今日城中有谣言出没,子岸谨奉君命,增派甲士只为抓捕那传谣之人!”

一众大臣并没听出这句话中有什么问题,只以为这下就能抓住左庶长的把柄了,脸上纷纷闪过得意之色。想要借此机会,好好打压一下眼前这个突然冒起来的左庶长。

甘龙心中也颇为得意:“左庶长,你还有何话说?”

还没等卫鞅回答,就听子岸接着补充道:

“左庶长日间也曾问过此事,属下当时谨记君上吩咐,未敢如实告知,只说是为了预防贼子……”

甘龙没想到对方眨眼之间就改口“翻案”了,脸色瞬间就变得十分难看。

“那你刚才怎么不如此说?”

子岸立即低头道:“太师问话,属下不敢不如实回答!”

甘龙心中仿佛被人敲了一击闷棍,又不好发作,只好顺着问道:“那些传言者抓到了没有?”

“回禀太师,传言者已被悉数抓获关押!”

“既是他国商探,为何不直接处死?”

“回禀太师,君上临行前吩咐,此次事关重大,六国商探只抓不杀。”

甘龙被连番怼了几句,心中极为不满,冷哼一声道:

“只抓不杀,这是何意?君上对他国之人,何以如此仁慈!”

“太师此言差矣!”卫鞅见说得差不多了,这才将话头接过来。

“秦国弱小,六国强大,这是不争之事实。当此危机之际,若秦国诛杀六国商探,只会刺激六国,使他们以拯救六国商贾为口实,迅速举兵进逼。”

“不杀密探,便可使六国急切间找不到大举进兵的借口。”

也可以让君上在魏国更加安全……卫鞅心中补充了一句。

一番辩论下来,一众大臣心中便大致明白过来:秦王对此早有预料,谣言的危险还未展开,便已经被尽数消灭!

即便如此,众臣心中还是觉得很不甘心。

他们原本是想趁着君上不在的时候,好好打压一下左庶长的。没想到打压没成,反而被对方教训了几句……

虽然不甘心,但事已至此,也没有其他办法。

众人沉默一阵,正想离开,却听卫鞅突然说道:

“诸位大人回去之后也务必小心,千万别助长谣言,以免被城中甲士抓了自己人!”

听到这句话,政事堂众人纷纷脸色大变。

他们这时才反应过来,左庶长方才的行为,全都是经过精心安排的!

先是拒不承认自己知道谣言之事,旨在暗示,城中知道此谣言的人,只有他们这些贵族老臣。

而后,又召栎阳令上来,说甲士在奉命抓捕密探。

最后再放出这句警告……

其实这就已经相当于在明示了:各位回去好自为之,若有不轨之事,我可奉君上之命抓你!

众大臣心中愤怒,却又找不到理由反驳,个个脸上涨得通红。

太师甘龙更是气得直吹胡子瞪眼。

咚!

他又重重杵了一下拐杖,冷哼一声,这才率先走出政事堂。

其余众臣纷纷紧随其后。

等人走完之后,侧屋内的景监才走出来,忧心道:

“卫鞅,你此次惹怒了太师,只怕日后会不好过!”

“无妨!”卫鞅摇了摇头道:“今日之后,太师等人该会好好安分一些时日了。”

“可是你自己……”

“卫鞅只忠心与君上,一心只为秦国富强。其余人的看法,不必理会!”

景监见劝不动,又叹了口气,才兀自离开。

PS:懒得分章节了,直接一个大章发出来。求鲜花求评价票。


本章换源阅读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