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初,大将军嬴虔率领的征西秦军陆续返回秦国。
按照嬴渠梁事先的吩咐,秦军一半班师,一半留守。
由于要严格保密的缘故,两万大军并未一次行动。
而是分成好几个批次,依次悄然返回。
年前的时候,嬴渠梁宣布要由秦军修造秦王墓。
并借此隐藏了嬴虔和大部分秦军将士的动向。
此次回归,也没能激起半点水花。
二月初五,冰雪消融。
嬴渠梁借口称要视察秦王墓的进度,带着手下亲卫赶到骊山军营。
同行而来的,还有左庶长卫鞅。
军帐之内,一席戎装的嬴渠梁坐在正首位置。
接下来以此是嬴虔、卫鞅、子岸、景监、子车英、李莫、猗垣以及其他军中骨干将领。
嬴渠梁知道卫鞅除了胸中有变法图强之道外,还精通兵法。
所以特意带他前来,让他跟军中的将领先认识一下,混个脸熟。
好方便以后领兵。
从卫鞅一进军帐开始,军中诸将便睁大眼睛好奇地盯着他。
似乎是想要看看,这名让君上把左庶长位置交出去的士子。
到底是长着三头六臂,还是多生了一只眼睛。
特别是主帅嬴虔,更是看得仔细。
嬴虔在西开栎阳之前,担任的就是左庶长的职务。
西征之时,突然秘密接到斥探消息,说要将他擢升为上将军。
当时嬴虔还不觉得有什么,只以为是西征战事顺利,得到了君上的嘉奖。
现在看来,君上把自己的职务擢升,并非完全为了嘉奖。
更多的目的,恐怕就是为了将左庶长的职务空出来,好让这卫鞅坐上去罢了!
嬴虔从军二十余年,一步一步在战场厮杀才走到左庶长的位置。
而眼下,这名从魏国过来的士子,只费了一番口舌,便轻松坐了上来。
他心中当然不服气!
若不是君弟好几次妙计让秦国转危为安,在嬴虔心中已经有了极高的威望,说不定现在他已经站出来反对了……
“陇西那边情况如何?”
嬴渠梁做了一番简单介绍之后,便开口问道。
“禀报君上,戎狄草原三十二部,现经尽数剿灭,无一人生还!”
听到这条消息,商鞅顿时便倒吸了一口冷气。
秦军竟然大举进攻陇西戎狄部落了?
这件事情竟然一点消息都没传出来,连身在都城栎阳的自己都没听到半点风声!
而且还赶尽杀绝,无一人生还!
从这句话中,卫鞅听出了血海滔滔,也听到了无尽的喊杀声和凄厉的哀嚎!
他重新打量了嬴虔一眼,这才觉得眼前这位秦国上将军身上,似乎散发着一股滔天的杀意!
不仅仅只是嬴虔,包括子岸、子车英和其余几名将领身上,也都有这种明显的特征。
这种特征,让这几位跟景监和李莫等驻守栎阳的将领,轻易地区分开来。
卫鞅心有疑惑,本想发问。
但见首位上的秦王脸色如常,犹豫一阵之后,终于还是闭上了嘴。
不过他心中却多了一丝忧虑。
戎狄部落虽然该打,但秦王如此好杀,恐怕不是好事。
必须找个时间提醒一下!
只听嬴渠梁接着问道:
“我事前吩咐的那些事项,你可安排好了?”
“回禀君上,已按君上的计策,留下两万余人在当地。”
“一万多人就地开垦、耕种。另外一些,则负责在草场上放牧、养马。”
这次站出来回答的,却是行商猗垣。
他在说话的时候,嬴虔等人都只站在旁边,并未抢话。
说明这次西征之行,军中将领已经认可了这名行商的贡献。
嬴渠梁满意点头。
卫鞅心中也松了一口气。
有耕作的命令,这就说明,秦王并非只知杀伐之人!
“陇西毕竟是偏远之地,将士长期居住也不方便。”
“可把全军分成几个区部,半年一轮换,依次去陇西驻守。”
嬴渠梁不紧不慢,又说出了自己的下一个思路。
这是他改革军制的一个试探。
驻守陇西并不是主要目的,最重要的是借此机会将秦军进行全面分区,以便于竞争和管理。
果然,众将士闻言面面相觑。
就连有天纵之才的卫鞅,也是一脸茫然。
“君弟,这划分区部……是何意?”
“将全军按照甲乙丙丁重新分部,每一部两三万人,各自驻守一个片区,是为区部。”
不等众将反驳,嬴渠梁接着道:
“现如今,陇西驻守和秦王墓修造,都需要大量人力。函谷关和栎阳都城,也不能缺人。”
“然,秦军正常训练却不能就此停止。因此,孤就想到了分区部轮换这个方法。”
道理虽然是这样没错,但这明显是把集中起来的兵权给分开了。
众将一时间不敢赞同,又见君上一副“快夸我聪明”的傲然表情,也不好贸然反驳……
军中将领不说话,反倒是卫鞅第一个提出反对意见。
“君上此举,固然于秦军有利。但,此时天下未定,恐怕还不到时候。”
卫鞅说得遮遮掩掩,让其余诸将全都听得一头雾水。
军帐之中,就只有嬴渠梁把这句话听明白了。
对方这是说,分区部的确能达到分权的目的,也能让秦军相互竞争。
不过此时,还有六国虎视眈眈,贸然划分,不利于集中作战。
这一点,嬴渠梁自然早就想过了。
他毫不在意地摆了摆手:
“无妨,孤可断定两年之内,秦国边境都不会发生举国大战!”
“而且,就算六国犯秦,孤也不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