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主君有言,魏国自吴起李悝变法以来,民富兵强,天下不能与之争。”
“又有武侯觞诸国于范台,到惠王即位,魏国已是天下之第一大国!”
震惊全场之后,景监并未立即痛陈厉害,而是按照自家君上事先的吩咐,先狠狠夸奖一番。
魏王和众臣一听,这是在说魏国好话啊!
心中的怒气顿时便消了大半,脸上也变得好看了很多。
接着,只听景监话锋一转,道:
“然,如今之魏国,早已不复当年大国之势也!”
“李悝之后,魏国再无变动。而周遭齐楚诸国,却是越发强盛,强弱翻转,只在瞬息之间!”
“魏国如今之国力,全凭公叔丞相和庞涓将军支撑。”
“眼下,二人却先后败兵于秦国。值此大将老臣不再之际,周遭诸国岂会坐视不理乎?”
“一旦齐楚赵韩联手瓜分,魏国顷刻可灭!”
这番分析有理有据,跟之前的“四战之地”有异曲同工之妙,让魏国众臣在短时间内挑不出半点问题。
待景监最后一句话说完,魏国朝堂之上已经是一片死寂,落针可闻!
一干大臣老将纷纷心中惴惴,拿手擦汗。
王座之上,魏王虽然表情平静,但心中早已是惊涛骇浪。
而他那一席红袍的后背,则是已经被自己的冷汗给打湿完了!
良久。
公子卬才第一个反应过来。
“大胆!”
“秦王派特使前来,莫非就是为了羞辱魏国不成?”
“如此,则休怪本公子不客气!”
说着,公子卬就要起身来抓人。
“对待特使,休得无礼!”
王座上传来一声冷喝,公子卬才讪讪坐回自己的案桌之后。
魏王缓缓看向景监,感觉自己的嗓子有些干涩。
“特使,秦王可还有其他话?”
“若是没有,就请回吧?”
景监突然觉得有些好笑。
这魏王分明很想继续听下去,却非要装作一副毫不关心的样子。
跟自家君主比起来……
差得太远了!
景监知道接下来的事情必定能成,心中大定,说话的气势都不禁提高了几分。
摇摇一躬道:“魏王明鉴,我家主君欲与魏王重修两国之好,共护周室!”
魏王和众大臣又是微微一愣。
周王朝早已名存实亡,“共护周室”这种话,自然是不能当真的。
“重修两国之好”什么的,更是只能听听而已。
秦魏两国,历来征战不休,何时曾好过?
那,这句话背后的含义是……
议和!
同盟!
想到这两个词,魏王竟然觉得有些振奋。
不等下方臣子说话,他便率先开口道:
“魏强而秦弱,如何共护周室,秦王可有名言?”
“就是,难道他秦国还能派兵帮我魏国不成?”
公子卬接着质问道。
他自己都没有察觉到,言语之间,竟然把秦国放在了能够帮助魏国的地位……
魏王瞪了公子卬一眼,公子卬才撇了撇嘴,不再说话。
只听景监接着道:
“秦国尚在国殇期间,自然无法出兵。”
“不过,我家主君愿把公叔丞相和庞涓上将军送回魏国,以表重修之好的诚意!”
这个消息一放出来,满朝文武再次被惊到了!
“什么?秦王愿意放了上将军?”
“还有公叔丞相……”
“如此一来,魏国无忧也!”
“秦人狡猾,这其中会不会有诈?”
王座上的魏王也是双眼一亮。
“此事当真?”
“我家主君知道魏王不肯相信,特意让我带了国书。上面有我秦国印章,请魏王过目。”
魏王让侍者将国书呈上来。
打开一看,当先便是一个大大的“秦”字。
古朴的大篆字体,铁骨铮铮。
似乎从中能看出老秦人的耿直不屈!
往下,便是秦王嬴渠梁的手书。
除了秦国放回庞涓和公叔丞相之外,另外还有索要粮草和武器,划分边界,互利通商等条件和要求。
魏王一边看的同时,景监就在下方接着解释。
“我秦国西陲,有三十几支戎狄部落,常年威胁周室。”
“此次秦魏两国同盟之后,秦国的首要任务便是消灭戎狄。”
“我家主君规划用一年时间来达成此事。因此,特向魏国借五万甲士和一万铁骑一年之粮草。”
“另有武器和马匹若干……”
众魏国大臣一听就彻底明白过来,秦国表面上打着两国同盟的幌子,其实是想以人换物!
粮草和武器、马匹这些,一旦借出去,自然是不可能归还的。
这一点,双方都心知肚明。
用几万兵马粮草去换一名国中大臣以及一名无双战将,对于魏国来说,明显还是赚了。
只不过,两国本来就有强弱之分,在谈判上自然不能一蹴而就。
当下,魏王又带着众臣,跟秦国特使景监讨价还价。
互相拉锯了半日,最后才达成几点约定。
其一、秦国择日归还魏将庞涓、公叔痤。
其二、魏国借给秦国5000把铜斧,2000把铁剑,以及粮草若干。
其三、两国边界以函谷关为界,关外之地归魏国所有,关内归秦国统辖,不得互相犯境。
其四、开放通商,不得阻止两国民间商人的往来。
其五、若有一方遇到灭国之危机,另外一方须出兵援助……
在魏王和魏臣看来,这个同盟约定只有前两点才是实际的。剩下的其余几点,全都意义不大。
魏国只是用少量的粮草和武器,便换回了国中的大将和老臣,自然是喜不自胜。
众臣甚至还以为,秦国新君这是怕了魏国,所以才同意这种又是割地,又是放人的盟约。
而景监这边也是十分高兴。
他牢牢记得自家主君的话。
这个盟约,除了最后一点互相救援是虚设之外。
其余的每一点,对眼下的秦国都至关重要!
现在景监把所有盟约都达成了,也算是超额完成了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