诡三国 第三零七章 态度坚决的蔡邕

不是斐潜不想在荆襄发展,而是如果在荆襄首先就绕不开一个人——刘表。

刘表是汉室宗亲,除非斐潜有机会能够取而代之,否则按照之前在荆州的时候刘表的尿性……

要么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不得不跟刘表彻底决裂,毕竟荆襄的池塘就是那么大,而且这种荆襄的分裂在历史上又不是没有。

当年曹操南下牧马,看起来像是铁板一块的荆襄,坐拥十万带甲兵士,立刻就裂开成为了三个部分,一部分投靠了曹操,一部分跟随了刘备,还有一部分直接南逃到了江东。

这个锅严格讲起来不是刘表的,甚至也不是某个人的,而是整个荆襄士族的。

荆襄士族人多啊……

蒯家、蔡家、庞家、费家、马家、向家、黄家、来家、文家、李家、习家……

还有后来因为战乱,逃到荆襄的各世家,最出名的莫过于诸葛家……

这么多的士族在一起,旧怨新仇那是一个复杂,怎生一个了得。

历史上的刘表,联姻了蔡家,捧起了蒯家,沟通了黄家,然后多少也就跟庞家沾了点边,所以勉强平衡住了荆襄士族,但是就算如此,还有好多士族从头到尾就根本就不鸟刘表,比如马家一直就没有人在刘表下出仕,等到刘备一来就开始和刘大耳眉来眼去了……

所以,如果斐潜回荆襄,面对的局面不会比当年的刘表轻松多少,况且刘表再怎样,也是有一个根正苗红的汉室宗亲的名头,和刘大耳那种要把刘氏的族谱翻到烂来找的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

而且当时刘表已经在荆襄扎根了十余年了,要知道,刘表在荆襄的十万带甲可是在他单骑入荆襄之后一点点的搭建起来的,说是对部队的掌控力一点都不会差到哪里去,以至于当时袁绍和袁术都先后来拉拢刘表。

荆襄就是一锅乱炖,还是怎么都炖不熟、炖不烂的……

选择并州,还有一点很重要的原因。

这个原因就是,不论是对于自己来说,还是对于河洛的斐家来说,自己自请到并州戍边,于情于理都算是一个比较好的交代。

向谁交代?

自然是大汉两个重量级的士族,汝南袁家和弘农杨家。

砸了人家的场子,能像后世电影电视那样,坐下来喝杯酒,说声误会,然后就大家哈哈一笑,屁事没有?

那里可能!

世家这种生物是记仇的,而且这个仇恨会记着几年,十几年,几十年,甚至是几代人都惦记着……

斐潜自己才刚刚破坏了可以说是袁杨两家联手对付董卓的计策,虽然现在袁杨两家不做任何表示,不代表这个事情不会惦记着,等到某一天的时候……

曹操杀杨修就是因为杨修说了一句鸡肋?

不是的,因为杨修之前很多事情就已经被记在了小本本上面,杀人只需要一个借口……

在古代,特别是针对于士族世家里面的人,当朝为官的,有一种刑罚是被统治者自诩为仁慈的做法——流放。

“不忍刑杀,流之远方”,这种做法尤其受儒家所推崇,认为是仁政和慎刑。汉代在董仲舒大力推行儒家之后,对于士族的这些所谓获罪之人,更是多建议用流放而不是杀戮。

像当时太子刘荣因为与汉景帝政见不合,被汉景帝逼迫而自杀,之前追随刘荣的那些人,基本上就是被流放到了河西走廊之外……

也就是金城、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地区,而这些流放的人在凉州又近一步加强了羌胡的同化进程的同时,也经常辅佐这些羌胡,为了自己的满腹怨气,攻略边疆。

大汉流放之地,就只有三个方向,西北就是著名的河西走廊之外,东北就是辽东,还有一个就是岭南……

这三块区域不是没有开发的烟瘴之地,就是苦寒绝境,成为了统治者理想中的流放之地。

因此,并州虽然不是像西凉一样充分体现出一个“凉”字,但是也并非一个善地,一样的苦寒,只不过可能略略比西凉好上那么一点点而已。

斐潜此时的自请外派并州,就含有这样自我流放的意思。

在仇恨值还没有那么高之前,先行退下自我消减一些,否则等到真正开始清算的时候,就连退都没得退!

按照士族的潜在规则,斐潜是当时函谷关的当事人,虽然在保命之下和张辽并肩抵御,那么纵然是无意为之,但是依然是需要负一定的责任的。

因此斐潜公然在朝堂封赏之后,宣称自请到并州守卫边疆,就是给袁家和杨家一个信号——我斐潜,以及河洛斐家,并不是有意要和袁家和杨家作对,并且对于函谷关一事,虽然说董卓把持的朝廷的封赏无法推辞,但是如今我斐潜却自请流放,来向袁家和杨家进行谢罪……

从此袁家和杨家也就失去了将来要找斐潜、又或是河洛斐家的麻烦的理由。

当初斐潜在荆襄之时,蒯家就是这么干的,捅了一下斐潜后腰子之后,发现居然是捅到了铁板,便立刻变了脸,低声下气的到斐潜面前俯首认错,并且搞得整个襄阳城里面所有的人都知道,蒯家向斐潜赔罪了……

这就是士族的潜在规则。

而汝南袁家和弘农杨家又是天下士族的顶尖一类,自然也是这些士族潜在规则的维护者,当斐潜做出这样的一个举动之后,必然就要做出相应的表示。

否则作为士族之冠的人都不守规矩了,还指望底下的小一些的士族去遵守规矩么?

这种表示很快就到了。

斐潜在斐敏府上才坐了没有多久,天色还没有见暗的时候,袁家的人就到了。

袁府的管家带来了一匹马,马鞍缰绳什么的都配备齐全了,当着斐敏的面说道,袁太傅有感于斐潜斐子渊戍边豪情,特赠马一匹,以壮其行……

杨家也是派了一个人送来了一套盔甲,说辞么,和袁家的虽然略有不同,但是中心思想都是一个意思……

一马一甲,虽然东西不一样,价值么也不算很大,但是其中的含义是相同的:

函谷关之事,虽然斐潜有错,恰逢其会搞砸了,但斐家原本也不知情,所以现在既然斐潜先行用自我流放来赔罪,那么我袁家(杨家)也不是那么小气的人,这个事情就算这么揭过去了……

况且袁家和杨家也没有功夫一直盯着小小的斐潜,甚至是河洛斐家,因为摆在他们面前的有更大更棘手的事情。

跟着马匹和铠甲之后,一个惊人的消息像飓风一样,将整个洛阳城的所有人刮得东倒西歪的。

迁都之日已经确定……

丁亥日,正式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