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屋改造:咋还挖出核弹了? 第155章 生命是否有奇迹?

武器研究所的研究员们正在努力研究新式炮在其他领域的应用。

虽然有详细的说明书,并且其他行业,尤其是炼金行业都有涉及到。

甚至说明书的技术更先进。

但研究人员还是想多找找别的可能性。

他们惊喜地发现。

这门新式炮的炼钢术,在航天航空领域十分重要。

甚至如果搞明白大炮发射时的电能反应。

这项技术是可以应用到飞行器制造上的!

此处的飞行器制造不仅仅指代将飞机的燃油换成电力驱动。

还可以造出可以冲破大气层,直接在宇宙中飞的宇宙飞船!

让科幻片不再是科幻,而是现实!

并且使用电力还可以有效解决石油问题。

毕竟不管石油再多,也不是无限资源。

而电力。

现在有风力、太阳能等等各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发电。

是一种更久的,更具有大力发展空间的能源。

华国一直在致力于电力方向的技术开发。

也是为了许久以后的将来,当石油紧缺时,华国不会受制。

没想到新式炮的技术居然与现在的发展方向不谋而合了!

武器研究所的研究员们这边规划着新的方向。

另一边,炼钢的图纸被单独拎出来,拿到了国家运营的钢厂去制造。

图纸被交到了一些核心技术人员手上。

这些人都是绝对忠于国家的,曾做过不少贡献,嘴巴也严。

所以武器部的部长很放心让他们去做。

他们拿到图纸后,效率非常快,当即就拆解了一遍。

甚至还依照着原理和公式,数据等等重新计算了一些。

力图吃透拿准。

用了两天时间,勉强过了一遍后。

技术人员一个个都惊叹不已。

“这,这是谁设计出来的机器?简直太厉害了!”

“是啊,真是太厉害了!别的不说,这理论,我个人觉得,完全可行啊!”

“我也觉得,按照这个图纸,我们绝对可以造出一个一模一样的大炼钢机器!”

“不能说炼钢机器了,这东西,应该起个新名字!”

“对,应该有新名字!”

“唉?也是奇怪,这机器到底谁发明出来的?怎么也不起个名字呢?”

“对啊!这应该不是外国人造的吧!”

“那不可能,绝对不是!外国人造的,不会把核心技术也给出来!这绝对是咱们国家自己人造的!”

“会是谁呢?”

“对啊,会是谁呢?”

“嗨呀,现在先别管会是谁,既然国家交给咱们了,咱们就按照图纸好好造就行了!”

“我也觉得,不是说谁发明的不重要,只是既然没标注,说明这个人很重要,国家肯定不愿意公开。”

“我怎么就没想到?人才是最需要高度保密的,万一被敌人知道了可坏大事!”

“就是啊!”

“行了,咱们赶紧动工吧!我已经要迫不及待了!”

“看看有没有什么材料和稀有金属的缺的,查清楚,一点儿不能少,缺了咱直接上报申请。”

“…………”

技术员们兴高采烈工作起来。

这个劲头,仿佛又回到了那个淳朴的年代。

只是这次,没有人再要心酸又辛酸地工作了!

所有人都可以挺直了腰背,在温度适宜的厂房里好好工作了!

甚至研究的不是别人有的我们没有的。

而是我们有的,别人没有的!

……

首都,软科研究院。

虽然计划着利用美利卡的超级计算机读取手机芯片数据。

但研究员们也不是完全什么事都不做。

他们已经把手机的内部功能大致摸熟悉了。

非常清楚这部手机只有华国有。

并且虽然系统文字支持外语,可首选依旧是中文。

而且这种支持外语并不是方方面面的。

一旦涉及到一些隐私系统,还是主打汉字。

研究员们还发现一个非常重要的点。

这部“逍遥游”——华梦与软科一起给新式手机起的名字——内部的保密系统非常先进。

不知道是不是加好友等等只需要手机碰一下就可以实现的缘故。

总之基本很难需要使用者在使用过程中输入个人信息。

只有绑定手机时需要输入。

而输入后,还处于全方位隐秘保护的模式。

只有手机使用者本人可以通过意识识别打开。

对,没错,就是意识识别!

研究者也是在使用过程中意外发现并验证得出。

这手机可以直接读取人的意识。

很玄学,却真实存在。

起初他们还担心,一旦意识被读取,人类就浑身赤裸,没有秘密了。

但最终还是他们多虑了。

即便手机已经到了如此先进的地步。

所掌握的技能依旧只是读取信息。

并且通过算力分析,大数据推送其他使用者所需要的东西。

还没有开发出独立意识功能。

至于为什么不具备独立意识?

研究员们讨论了许久,最后认为,这是一种对人类最后的仁德。

总不至于,人类真的要挖坑给自己跳吧!

……

安平市医药研究所。

研究员们正围着一位身患肝癌晚期,被病痛折磨到想要寻死的志愿者。

原本教授们还是不倾向于直接实验在人身上。

想再验证验证效果。

等到小白鼠彻底稳定下来,确定没有后遗症再说。

可没想到有些机会是天降的。

下午,市里发现有人想要跳河。

被外卖员和路人救下来后一问,才知道是肝癌晚期患者。

当时所有旁观者和外卖员都沉默了。

劝说活下来的话说不出口。

因为治病还是很需要钱的,而他由于病痛折磨,好久没赚钱了。

总不能拖累家里人,死后还让家人背一身债务吧!

可人在生命面前是悲悯的。

当那名患者想再次跃进河内,大家还是选择伸手拉住他。

警察接到电话后,市里也得知了情况。

电话打着打着就打到了药物研究所这边。

无奈,教授只能选择承担严重后果。

把这名患者叫来,签了字,让他做志愿者。

患者想死的心到达了顶峰,一听说还可以做点儿贡献,马上就答应了。

与研究员们忐忑着叮嘱了许多遍可以后悔不同。

他几乎毫不犹豫就吃下了药。

一口吞,水也没有喝一口。

身上插满了各种测量机器。

生命是否有奇迹,只在一线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