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也算是变相的多更新一些。
陈述能多拿稿费,杂志的销量也能多一些。
之后杂志社这边还打算出季刊,把陈述的小说放在季刊上。
这样一来,季刊也能提升销量。
如今是开放下的市场经济,一切都要凭销量、凭营收说话。
只要陈述的小说导致《收获》杂志销量暴涨,其他人不管说再多,总编都会想办法压下来。
……
京州市。
汉东大学。
学校领导给高育良分了一套两室一厅的房子,就在汉东大学里面。
所以高芳芳有时候住在宿舍,有时候回家里住。
至于吃饭的话,则是在家里面吃。
下午时分,高芳芳背着书包回了家。
“芳芳,吃饭了。”
短发的吴慧芬走了进来,催促高芳芳吃饭。
看到高芳芳正在看杂志,吴慧芬忍不住批评了起来,“别整天看那些有的没的,多看看学习方面的书。”
吴慧芬同样是汉东大学的老师。
此时的吴慧芬还是有几分姿色的,而且她对明史也有研究。
只不过还不是明史专家。
吴慧芬喜欢明史的主要原因,是因为高育良对明史情有独钟。
“这不是杂书,是我同学写的小说。”高芳芳解释道。
“同学?写小说?我怎么不知道?”
吴慧芬接过《收获》杂志,看了一眼。
很快的,吴慧芬被吸引了进去,不过她看了几页后就将杂志放在了旁边的桌子上,“先来吃饭吧。”
“好嘞,妈!”
高芳芳坐在了饭桌上。
不多时,大教授高育良也从书房走了出来。
严格意义上来讲,高育良和吴慧芬之间的关系有些微妙,更像是相敬如宾。
全然没有家庭的烟火气。
“芳芳回来了!”
高育良朝着餐桌走去,途经茶几的时候,他看到了那本杂志。
“这是什么?”
高育良来了兴趣,他一眼就看到了杂志上面的标题——《明朝的那些事儿》。
明史小说嘛?
有意思!
高育良随便翻了两页,但很快的,他就沉浸了进去。
老高和妻子吴慧芬不同。
吴老师喜欢明史只是表层的喜欢,只是因为高育良对明史很感兴趣,所以她才开始钻研的。
后来随着高育良的地位水涨船高,所以她也就成为了所谓的明史专家。
而高育良则是对明史喜欢到了骨子里。
“老高,别看了,先来吃饭。”吴老师催促了一句。
“好!”
高育良拿着杂志坐在了饭桌上,一边吃饭一边看。
“这篇小说有那么大的魔力吗?”吴老师嘟囔了一句,“还是先别看了,说正事儿,我的那位闺蜜梁璐你知道吗?”
“我和她聊了聊,想让调岗,不在学校干了。”
“我家里人也是这个意思。”
吴老师的家里人也有很深的背景,她姐姐吴心仪(陆亦可的母亲)在司法系统工作。
她姐夫则是在部队里面工作,级别同样不低。
除此之外,吴慧芬的父母也都是政界的。
“去**单位吧!”
吴慧芬建议道,“虽然大学不错,但是仕途才更加海阔天空嘛。”
此时的高育良四十岁左右,是汉东大学政法系的系主任外加教授。
严格意义上,高育良算是正处级干部。
“让我再想想吧。”
高育良心中已经有些动摇了。
他的确对仕途情有独钟,学校的舞台太小了,根本施展不出自己的才华。
“过两天省委干部有个讲座,我听学校领导的意思,想让你去参加。”吴老师说道,“听说梁璐她爸也会去,你要抓住机会。”
吴老师可谓是苦口婆心。
高育良的从政之路,离不开三个主要因素的帮助。
第一个因素,老书记点将。
所谓的老书记自然是赵立春了。
赵立春为了推动改革,需要一位理论水平高、能言善辩的学者型官员来为其政策提供理论支持和舆论引导。
高育良被赵立春看中,作为“智囊”被引入政界。
这次作为讲师,参加省委干部讲座,得到了赵立春的赏识。
第二是梁群峰,也就是梁璐的父亲,他是汉东省的政法委书记。
梁群峰也是高育良的贵人之一。
第三则是时代的因素。
这个年代,国家一直大力支持学者型干部进入政坛。
高育良算是赶上好时候了。
接下来,高育良会借助汉东大学这个跳板,一跃成为吕州市的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
吕州市是地级市,正厅级建制,
政法委书记是副厅级。
不过因为是市委常委,所以含权量不是一般的高。
看似从正处到副厅,一步之遥,实际上这一步多少人一辈子都跨不过去。
再然后,高育良逐渐从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这个职位,逐步干到了市长、市委书记。
在市委书记的时候,他和李达康搭班子。
因为理念不同,高育良彻底的导向了老书记赵立春,将李达康调离了吕州市。
而后高育良从吕州的一把手身份,跳跃到了省委常委。
最后更是升到了汉东省三把手的崇高地位。
……
一场谈话就这样结束了。
高育良心中暗下了决定,只是晚上他却有些睡不着,辗转反侧。
思前想后,高育良点了一根烟,坐在了沙发上。
不由得,他打开了茶几上的那本杂志。
那篇《明朝的那些事儿》,高育良渐渐地看入迷了。
只有三万字的篇幅,他看了很久,同时也思考了很久。
翌日,高芳芳睡醒从卧室走了出来,才发现高育良一宿没睡。
茶几上那本《明朝的那些事儿》好似已经翻了好几遍,页面有些褶皱。
“爸!”
“你怎么把书弄成这样子了?”
高芳芳有些心疼。
这可是样刊,她的珍宝。
“这篇小说写的不错,作者是谁啊?”高育良好奇道。
“作者嘛……”高芳芳神秘一笑,“这个作者你还认识呢。”
“我认识?哦?谁啊?是汉东省作协的那位大家吗?”高育良更好奇了。
“都不是,是您的学生,当时上课的时候,他还回答过您的问题。”高芳芳说道,“他叫陈述,和我一个班的。”
“我们关系……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