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抄古诗词,我把历史写成小说 第234章 我见青山多妩媚

();

第二百三十四章,我见青山多妩媚

韩复来美美的睡了一觉。

第二天没什么安排,只好继续码字了。

上回写到:绍熙四年,辛弃疾被复起,任命为福建提点刑狱,次年,也就是庆元元年,升任为福州知府兼福建安抚使,全权负责福建军政。

【庆元元年,辛弃疾升任为福州知府兼福建安抚使。】

【在此期间,辛弃疾打击官吏与豪强勾结走私食盐,缓解民怨。】

【筹建备安库,积攒钱财粮草以备军用。】

【而也是这一年,陈亮高中状元的第二年,被外放江西提刑 ,只是……还没到任上,陈亮便咳血而死。】

【同样也是这一年,韩侂胄**攻击赵汝愚,又因为赵汝愚乃是宗室,宁宗忌惮戒备,最终,赵汝愚以贪墨挪用驿券之罪被罢相,贪墨银两高达三十七贯。】

【赵汝愚罢相之后,余端礼继任宰相。但此时的朝政,已有韩侂胄把持。史书记载:端礼虽居相位,是韩侂胄傀儡。】

【甚至后面几任宰相,都是韩侂胄的心腹傀儡。奏章需先送韩宅呈阅,每日赴韩府汇报政务。】

【韩侂胄亦是坚定的主战派,但却是激进的主战派。】

【他对辛弃疾那套缓图的策略不屑一顾。】

【所以,当辛弃疾在福建改革,触动福建豪强的利益,豪强找人弹劾辛弃疾的时候,韩侂胄立马就把辛弃疾罢官了。】

【庆元元年九月,辛弃疾再度被罢官。】

【辛弃疾再次回到了带湖。】

【两年后,带湖稼轩建筑被一把火焚烧殆尽,辛弃疾携家人移居上饶铅山瓢泉。】

【雪落了一夜,瓢泉的水声却更响了。】

【辛弃疾蹲在泉边,看那水从石缝里涌出来,在冰面上撞得粉碎。】

【他伸手去接,水珠在掌心停留片刻,便从指缝溜走了。】

【"老爷,回屋吧。"老仆在身后轻声说。】

【辛弃疾摇摇头,忽然解了衣带。苍白的胸膛露在风雪里,肋骨根根分明。】

【他俯身去喝泉中的水,喉结上下滚动,须发上都结了冰碴。】

【水很苦。】

【他忽然笑了,笑得咳出血来。】

【"你看这水,"他指着泉眼,"我死了,它照样流。"】

【老仆不懂这话的意思,只觉得老爷的眼睛比冰还冷。】

【雪下得更大了。】

【辛弃疾系好衣带,最后看了一眼泉水。水面映出他的脸,像个陌生的老卒。】

【"回吧。"他说。】

【脚印很快被新雪掩埋。】

【泉水依旧叮咚作响,仿佛在唱一首无人听懂的歌。】

【冬去春来。】

【铅山的冬雨淅淅沥沥下了三日。】

【辛弃疾蜷在停云堂的竹榻上,膝头旧伤隐隐作痛。】

【五十八岁的躯体像一把生锈的刀,连起身添炭都要扶着案几喘息半晌。】

【他望着铜镜里稀疏的白发喃喃自语,镜旁搁着昨日写废的宣纸。】

【檐角铁马突然叮当作响。】

【童子捧着食盒进来时,发现主人正对着墙上地图出神——那是用朱砂勾勒的北伐路线,纸边已经泛黄卷曲。】

【"大人,该用膳了。"】

【辛弃疾没回头,枯枝般的手指划过汴梁的位置:"知道么?四十年前在山东,我能在雪地里追敌百里……"话音戛然而止,他剧烈咳嗽起来,帕子上溅了星点猩红。】

【雨停时已是黄昏。】

【辛弃疾拄着藤杖踱到院中,惊飞了在梅枝上啄食的麻雀。】

【案头《陶渊明集》翻在《停云》篇。】

【辛弃疾抓起毛笔,墨汁甩得帐幔上都是……】

【五更梆子响时,童子发现主人伏在案上睡着了。】

【镇纸压着一阙新词:】

【《贺新郎》】

【甚矣吾衰矣。】

【怅平生、交游零落,只今余几!】

【白发空垂三千丈,一笑人间万事。】

【问何物、能令公喜?】

【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

【情与貌,略相似。】

【一尊搔首东窗里。】

【想渊明、《停云》诗就,此时风味。】

【江左沉酣求名者,岂识浊醪妙理。】

【回首叫、云飞风起。】

【不恨古人吾不见,恨古人不见吾狂耳。】

【知我者,二三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