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途奇才 第497章 定性有问题

();

“所以说,凶手根本就没处理过脚印。”

“那么为什么,他走过去的时候没有留下脚印,反倒在窗口下留下了这么深的脚印。”

白雪陷入沉思,琢磨着杨同新提出的问题。

几分钟后,白雪开口道:“会不会,是凶手走过去的时候很小心,所以走路的时候没留下脚印。”

杨同新摇头:“不可能!”

“这又回到了之前那个问题。”

“既然他会很小心不留下脚印,那么窗台底下的这对脚印也不该出现。”

白雪摇头问道:“那是什么原因?”

杨同新将烟头掐灭,一脸严肃道:“很简单,之前我们分析出来的答案有问题。”

“之前我们通过凶手的脚印大小,判断出来他身高有一米八几。”

“这是没有问题的。”

“脚的大小,确实和身高有一定比例。”

“而后我们又根据脚印的深度,判断出来这人的体重超过二百,甚至有可能会接近三百斤。”

“你想象一下,这样的人会有多胖。”

“别说是在当时那种物质匮乏的年代,哪怕就是在现如今生活条件变好,老百姓不再吃不饱饭的时代。”

“甚至是可以吃的很好的条件下,又有几个人能够达到这种体重?”

“你可以到大街上去瞧一瞧,胖子虽然不少,但也绝对不可能有这么胖的人。”

“这不符合常理。”

“而且二十年前,可还有很多人吃不饱饭。”

“怎么可能会有这么胖的人出现?”

白雪愣了一下,忽然用力点了点头。

“杨科长,你说的对。”

“可是这就没办法解释,留下的这对脚印为什么会这么深?”

杨同新重新抽出一支烟:“不是没办法解释,而是很好解释。”

“就是这个人,曾经不止一次站在肖玉强家北面窗户下面。”

“如果这个人多次踩在同一个位置,甚至是时间跨度多达几天,每天都会过来在这个位置站一阵。”

“想留下这么深的脚印,也不是不可能。”

白雪一脸疑惑问道:“那他为什么要多次出现在肖玉强家窗户下面,他要干什么?”

杨同新一脸严肃,伸出两根手指:“踩点!”

“他在为他即将要做的事情,查看情况。”

“只要摸清楚了肖玉强一家的生活规律,他便会采取他的违法行为。”

闻言。

白雪恍然大悟。

果然,还是杨科长的这个说法更符合逻辑。

白雪正要在问什么?

董春风却风风火火的走进办公室。

他也完成了任务,着急忙慌的赶了回来。

他接了一杯水,才坐到杨同新对面。

“杨科长,已经查清楚了,当年那个杀猪的三明叫刘三明,目前在区里的建筑工地做保安。”

“他也承认当年确实与肖玉强有过矛盾。”

“是因为肖玉强到他家里买肉,两人因为重量的问题吵了几嘴。”

“当时两人吵架的时候,店里还有其他人,这件事后来就被传开了。”

“就说两人有矛盾。”

“我也问过案发前后那段时间刘三明在哪里?他说在朋友家喝酒。”

“这件事我也证实过了,他说的没错。”

“所以现在能断定,凶手并不是刘三明。”

“而且刘三明这人身高不高,只有一米六几左右,鞋码也只有四十号。”

杨同新点了点头:“其他事情呢?调查的怎么样了?”

董春风喝了口水:“陈秀萍当年在牛蛙村的相好,我已经找到了。”

“这人的体貌特征,与我们推断出来的差了很多。”

“个子矮小,鞋码也不对。”

“至于肖玉强从他手里把陈秀萍抢走这件事,他却矢口否认。”

“他说根本没有这回事。”

“只是当时村里老百姓谣传,说什么两人长大之后能结婚。”

“其实两人根本就不怎么熟悉。”

杨同新点了下头:“当年被肖玉强抓进去的那个小偷,档案找到了吗?”

董春风从公文包里拿出一份很旧的卷宗。

上面还有被擦过的痕迹。

“是在派出所的库房里发现的,找了好几个小时,才把它给翻出来。”

杨同新打开来仔细翻看。

当发现这位小偷个子只有一米五多,而且瘦不拉几的,杨同新就把卷宗合上了。

如今派出去的两支队伍,都把杨同新想知道的调查清楚了。

可是仔细想一想又发现,根本就没有有价值的线索。

为什么会这样?

杨同新一边吸烟,一边皱眉思考。

董春风和白雪也不说话。

都在皱眉琢磨着案子。

虽然调查到了很多信息,但如今的案子却陷入了僵局。

白雪和董春风对视一眼,都看到了对方眼中的无奈。

这个案子被搁浅了二十年,不是没有原因的。

这也让他们意识到,想要继续调查下去,会非常非常困难。

怎么调查,向哪个方向延伸?

目前都是未知的。

过了许久,杨同新将烟头掐灭:“通知所有人,马上开会!”

十分钟后。

会议室。

在接到通知后,所有人都第一时间赶了过来。

而后就在会议室里讨论案情。

彼此也在把今天得到的消息进行共享。

等到杨同新端着茶杯进来,所有人都渐渐闭了嘴。

看到杨同新坐下后一直都没有说话,一个个也都在猜测杨同新在想什么。

以至于,会议室里也越来越安静。

几分钟后,杨同新清了清嗓子:“对于今天调查到的线索,你们应该都已经共享过了。”

“所以我就不再啰嗦。”

“我现在只问你们一个问题,经过这一天的调查,你们是不是发现这个案子很难查下去?”

“而且当年的专案组,肯定也动用了很大资源进行调查,但这个案子依旧搁浅了。”

闻言。

台下众人点了点头。

今天确实得到很多信息,但是很可惜,一件有用的都没有。

杨同新扫视了一眼台下,一脸严肃道:“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答案只有一个。”

“案子的定性有问题,这才导致我们的侦破方向出了错误。”

台下立刻哗然。

一个个都瞪大眼睛看着杨同新。

今天早上召开第一次会议的时候,杨同新就对案子的定性让他们讨论过。


本章换源阅读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