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途奇才 第483章 有人不让我查

();

“哦!”杨同新一脸平静:“楚区长难道就不担心我查的太猛,会带来不稳定因素吗?”

楚香莹一脸决然道:“不怕!”

“不管查出多大问题,都能接受,并且也勇于接受。”

看到楚香莹的表情越来越认真,杨同新微微皱眉问道:“为什么?”

杨同新不是好奇,而是就想这么问。

因为楚香莹的做法,与杨同新以往遇到的那些官员不同。

以往省纪委到下面巡视,当地官员虽然表面上欢迎,但在暗地里却恨不得巡视组能马上走。

甚至也不希望巡视组查出任何问题。

因为对他们来讲,巡视组一旦查出问题,就等于主要领导工作不到位。

若是问题过大,上面还会进行追责。

说不定哪位官员会被推出来承担责任。

所以对于巡视组的到来,往往会出现那种既欢迎又害怕的情况。

其实这也与当今普遍流行的一种捂盖子现象有关。

地方官员在遇到问题后,第一个想的就是赶快把问题捂住。

然后才会处理。

等通过他们的方式处理过之后,才会将问题进行上报。

除非是遇到那种捂也捂不住的大问题,他们才会在第一时间上报。

不然,他们才不会主动把自己管辖区内的问题暴露出去。

听到杨同新问她为什么,楚香莹叹了口气。

“不瞒杨科长,我到杨岭区已经半年多时间了。”

“可以说我对杨岭区社会各界,以及各项工作都有了很深的了解。”

杨同新点了点头。

这没说错。

对于一个干工作的干部来讲,被调到了一个新环境里,只要他主动去了解。

半年的时间,足够把所有情况都搞清楚。

楚香莹继续道:“尽管我和林小鹏在工作上配合的很好,甚至林小鹏也基本不怎么对我施加压力。”

“乃至于,我在区**这边的工作都能开展得顺风顺水。”

“但,我还是感觉到,杨岭区存在问题。”

“至于是什么问题,目前都还不好说。”

“每次我想要进行调查的时候,都会有一股神秘力量出现,阻止我将问题查下去。”

“以至于到现在,我连是什么问题都没摸清。”

“所以……”

杨同新笑着道:“所以你想借着这次巡视的机会,让我帮你把杨岭区的问题查清楚。”

看到楚香莹点头,杨同新笑着反问:“你为什么相信我?”

刚刚楚香莹说的这番话,如果不是关系特别近,或者是特别值得信任的人。

她都不可能说出来。

因为这等于她自爆了杨岭区是有问题的。

而杨岭区的问题,又与她这位区长脱不了关系。

这就等于,楚香莹把自身的问题曝光给了杨同新。

她的这个做法,在任何人看来都是不理解的。

但若是一位真的想干工作的人,那么有楚香莹的这个做法。

就不难让人理解。

楚香莹眨了眨眼睛,看着杨同新反问:“难道杨科长不值得信任?”

杨同新笑着摇了摇头。

他也已经明白了楚香莹心里是怎么想的。

这件事就不需多问。

杨同新道:“既然你说,每一次你想要调查杨岭区存在的这些问题,都会有一股神秘的力量出现拦着你。”

“那么你觉得,这股力量来自于何处?”

杨同新同样也是在试探。

你说相信我。

那好!

说出点秘密来。

不然你怎么让我相信你说的话?

怎么让我相信你不是拿我当刀使?

楚香莹连犹豫都没犹豫,开口就道:“来自于我的上面!”

杨同新微微皱眉。

来自于楚香莹的上面,说的不就是区委书记林小鹏吗?

杨同新问道:“你怎么敢确定是他?”

楚香莹摇头:“我不确定,我也只是猜测。”

“因为在杨岭区,有能力阻止我调查问题的人,除了林小鹏没有别人。”

楚香莹这么说,也是从她和林小鹏的职级上来分析。

林小鹏是区委书记,真正意义上的一把手,职权自然比楚香莹要大。

而在杨岭区,真正比楚香莹高出半头的,也就只有林小鹏。

只不过在杨同新看来,她这话就有些过于牵强了。

如果在杨岭区还存在另外一股力量,同样也可以对她形成制约。

这话杨同新倒是没说。

因为他还不确定,楚香莹是不是值得他可以完全信任的人!

杨同新问道:“哪方面的问题你查不下去。”

楚香莹直言不讳道:“杨岭区的跨江大桥。”

“我来了杨岭区半年,已经对维修跨江大桥的申请批复了两次。”

“每一次都是不同地点需要进行维修。”

“批复之前,我还利用下班时间让司机带我去现场看过。”

“结果发现真的到了非修不可的程度。”

“如果再不修,不仅会影响正常通行,很有可能还会出现危险。”

“回来后,我就让办公室查询了这几年跨江大桥的维修记录。”

“有正式记载的,就多达二十二次。”

“至于那些小面积维修,都是临时批复没有记录在案,所以小范围维修进行了多少次,根本查不到。”

“但肯定也非常多。”

看到杨同新皱眉,楚香莹解释道:“跨江大桥从建成到通车,如今也才过去了三年。”

“在第一年的时候,倒是没什么问题。”

“等到第二年,就出现了多次破损,就开始对桥面以及护栏进行维修。”

“仅仅是那一年,就维修了八次。”

“去年的时候,维修了十二次。”

“我来到杨岭区之后,又批复了两次维修。”

“但我估摸着,接下来的半年,恐怕还得批复很多次。”

杨同新靠着椅子,喃喃自语道:“工程修修补补有的时候很正常,但是三年时间修了这么多次,明显有问题。”

楚香莹点头道:“我怀疑这里面存在大问题。”

“我查过跨江大桥的资料。”

“这可是一个三点二亿的工程,当年省财政给批复了二点八亿,余下的四千万是杨岭区自己筹集的。”

“原本按照跨江大桥的规划,这些钱是完全够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