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吴宇晨一脸疑惑,大着胆子问道:“为什么?”
“可是这个案子明明给人的感觉,就是调查的不够深!”
杨同新道:“你这就犯了先入为主的错误。”
“你是在以现今这个时代的眼光,去回顾当初这个案子。”
“你知不知道,二十年前别说手机,就连座机都非常稀缺。”
“老百姓就是想打个电话,都需要走几里路,或者是走更远的距离,才能在某个单位的门卫厅里排队打电话。”
“而且那个时候的电话,还都不是按键的,而且是利用手摇发电的电话。”
“我想你们这个年龄应该都没见过。”
“当然说这些就远了。”
“我要表达的意思是,不能用现在的查案技术和手段,去评定二十年前的案子。”
“那个年代的技术和手段,从现在的这个时代看非常落后的。”
“这是不可避免的,也是现实存在的问题。”
“但你仔细看看,在当年条件如此艰苦,办案技术如此落后的情况下,卷宗还能被做的这么规整。”
“甚至办案程序,以及侦破路线,还能被规划的这般清晰。”
“足可见当年的专案组,对肖玉强一家被杀的案子有多重视。”
杨同新喝了口茶,继续道:“你觉得这个案子的调查浮于表面,也因为还有很多条件或者是因素,都可以展开更深入的调查。”
“就比如说案发时,肖玉强家地面流淌的那些鲜血。”
“从现在的角度讲,我们需要对这些血迹进行DNA检测,来判断这到底是谁的血。”
“如果现场能出现第四个人的血迹,几乎就可以证明这是凶手所留下的。”
“但是当年那种条件,除了能检测血液的血型之外,根本没有检测DNA的技术。”
“正因为受到了诸多技术的限制,所以现在回头再看肖玉强一家被杀的案子,才会发现诸多问题。”
吴宇晨一拍大腿,恍然大悟道:“怪不得我总觉得这个案子到处都是问题,原来是这个原因。”
杨同新笑着问道:“除了这些,你对卷宗还有什么感想?”
吴宇晨想了一下道:“上面有一个叫庄大山的笔录,让我觉得很奇怪。”
杨同新翻开卷宗,找到了当初民警对庄大山的问询笔录,快速浏览了一遍,就交给了董春风和白雪。
杨同新问道:“哪里奇怪?”
吴宇晨道:“从卷宗上法医鉴定的死亡时间来看,当时肖玉强一家三口被杀,应该发生在晚上八点半到九点之间。”
“这可是晚上的黄金时间段,一般这个时间,大部分人都在家里看电视,而庄大山作为肖玉强的邻居,在肖玉强一家三口被杀的时候,他竟然说什么都没听到,这不符合常理。”
董春风插话道:“你这个想法不成立。”
“二十年前,电视还没有普及,家里最多的一般都是收音机之类的家用电器。”
“所以我们现在晚上的黄金时间段,在二十年前是不适用的。”
“在那个年代,因为各项娱乐设施还没有普及,甚至家里连电视都没有,所以老百姓到了晚上,睡觉的时间都会很早。”
“我记得我在我姥姥家的时候,每天吃完晚饭两个小时左右,也就是在晚上六点半到七点之间,但绝对不会超过七点,我姥姥就会要求我躺下睡觉。”
“所以在肖玉强一家三口被杀的时候,作为邻居的庄大山,他应该早就睡着了,所以他说他什么也没听到,也并无这种可能。”
杨同新微微皱眉,点了下头道:“你们两个说的都很有道理,所以庄大山这个人需要重新查一下。”
“不过,不急,咱们先把案子捋一捋。”
杨同新继续问道:“还有没有其他的?”
吴宇晨摇了摇头,转头向一旁的宋彩云看去。
宋彩云犹豫了一下,大着胆子道:“我倒是觉得,肖玉强一家三口被杀,在寻找凶手的时候,就应该对肖玉强一家人的人际关系进行摸排。”
“当然,那个孩子就算了,他还太小,也摸排不出来什么。”
“但起码也要对肖玉强和他的妻子陈秀萍的社会关系排查一遍。”
“但我在卷中上发现,肖玉强的社会关系确实有调查。”
“但是陈秀萍的社会关系,为什么只调查了一个人?”
“调查的还是当初街道办的妇女主任。”
“而且这位妇女主任在个人情感上面,与陈秀萍还没有多大关系。”
“这一点是我想不通的。”
杨同新找出了卷宗里有关于肖玉强一家三口的摸排情况。
果然发现了宋彩云所说的这种现象。
杨同新摸着下巴,皱眉道:“首先我们可以确认一点,当年负责调查案子的专案组。”
“因为案子性质特殊,是一家三口被灭门的惨案。”
“所以他们在调查的时候,肯定会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对案件的各项工作进行推进。”
“所以这里面应该不会出现咱们所说的渎职,或者是不作为的现象。”
“就拿现在的情况来看。”
“如果某方面的调查需要成立工作组,铁定都是把各部门的精英召集过来。”
“所以当年的专案组也是一样的情况。”
“也就是说,他们在工作上的认真态度,我们不需要怀疑。”
“那么在摸排陈秀萍社会关系的时候,为什么只摸排了当初的妇女主任,肯定是有原因的。”
“所以对这个案子的很多疑点,我们还需要找到当年的办案人员,详细了解情况才行。”
“当然,这个也不急。”
“我们今天要做的就是熟悉案情,把这个案子的情况吃透。”
“至于接下来要怎么调查,我会给你们分配任务。”
闻言。
几人点了点头,展开了对案情的讨论。
杨同新一边听着他们各抒己见,一边把卷宗从头捋了一遍。
至于排查时的那些口供。
杨同新只是大致瞧了一眼,便给忽略了过去。
那些口供都没有什么有价值的线索。
杨同新最感兴趣的,还是卷宗里对现场的勘察报告,再有就是案发现场的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