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我崇祯摆烂怎么了?! 第260章 持续数月的烂仗10

第260章 持续数月的烂仗1.0

崇祯四年六月,夏夜的喧嚣吵得朱由检睡不着觉,蝉鸣从晚饭的时候起直到凌晨才会稍稍停歇,但青蛙不会休息。后半夜蛐蛐又出来活动了,混合着青蛙那诡异的鼓噪,更加的折磨人。

朱由检是真的不能共情朱瞻基,这怎么会有人喜欢蛐蛐呢?!朱由检举着油灯,瞪着个白罴一样的黑眼圈,趴在地上找了好久,都没有将那该死的蛐蛐给找出来,气得他连地板都想要掀掉了。

晚上睡不好,白天睡不着,整个人浑浑噩噩的。朱由检平时在宫里面都是自己走路的,现在有点走不动了,也是坐上了步辇,让八个壮汉抬着走。啧啧,实在是太**,太封建了!就连树上的蝉都看不下去了,冲着他尿尿。

朱由检还以为是下雨了,他悚然一惊:这时候不得抓紧收谷?不然晒干的粮食又被淋湿了,不得被阿妈骂死?!

朱由检抬头看天,只见北京的天空很蓝,晴空万里,没有雾霾。如果不是下雨的话,那么真相只有一个。正在他愣神的时候,一条淡黄色的细小水柱正好喷在他的脸上,伸**一舔,有点甜,也有点腥,不知道是不是心理作用。

“走快点!”朱由检内心颇有些崩溃地冲着抬辇的禁卫喊道。

在大殿外下了步辇,朱由检改步行。只是从广场到大殿的几十级台阶,朱由检走完全程就已经微微冒汗了。这不是他身体有多么虚,实在是这鬼天气过于燥热了。走到殿门,习习凉风穿堂而过,朱由检这才感觉舒服了不少。

他从安民厂调了三千斤硝石用来制冰,这玩意可以循环利用,晒一晒就可以从溶液里提取出来了,倒也不算铺张浪费。不加冰不行,天气闷热得邪乎,按理来说这样的天气肯定要下雨了,但好多天了,京师滴雨未下,永定河都快见底了!

等到他进殿以后,殿外等候了有一段时间的大臣们才能进来。这些个在百姓眼里高高在上的大人物,如今也是一脸的狼狈相。在他们跪地山呼万岁的时候,朱由检看见他们一个个官袍的后背都湿透了。

其实官袍是有冬夏不同款式的区别的,但是朝廷太抠门了,只给官员发一块绣着不同图案的补子,官袍还要他们自己花钱去做。

一件官袍几十两银子,低级别的官员几年都凑不出做一件官袍的银子,所以很多官员无论冬夏都穿的是同一件官袍,实在是有些太凄惨了,朱由检都有些看不下去了。

见礼完毕,就应该进入枯燥乏味的会议流程了,但朱由检却从龙椅上站了起来。众臣面面相觑,不知道皇帝又要搞什么幺蛾子。

最近天气热,皇帝脾气爆,涵养都不见了,时常骂娘,大部分时候是骂皇太极,少部分时候骂他们这群酒囊饭袋,疯起来连自己都骂!说实话,大家对皇帝有点发怵。

“朕的内府仓库里还有一批夏布,朕四季常服不过八套,皇后勤俭持家,不许妃嫔的衣袍拖地,剩下的这么老些布料也用不完。拿去发卖又不值几个钱,还对不起贡者的一片心意。

这几个月大家都挺辛苦了,狗皇帝钱少事多还骂人,朕就补偿你们每人一套官袍吧。等下下了朝会先别走,留下来量体采寸。”

朱由检扭头对侍立在左的王承恩说道:“你去叫御厨熬几桶昆布绿豆汤过来,记得要甜的,别他**放盐了,放盐那玩意叫粥!”

送半年薪水?!官员们都怀疑自己还没睡醒,他们对于当今皇帝真的是又爱又恨啊!

“臣等,谢陛下赏赐!”朱由检的第三任首辅孙承宗带头喊道。

领了福利,朝堂上的气氛顿时活跃了不少,除了那些个尚书、侍郎绷着个逼脸装深沉以外,其他人多多少少都是有些雀跃的。

官服之间亦有差别,皇帝送的,用的是上好的贡品,想必差不到哪里去。有的人已经幻想着穿上新衣服,在自家夫人面前转圈圈炫耀,但还要用沉稳的语气问她“这衣服尚可否”的场景了。

这段时间朝堂的沉闷和皇帝的暴躁自然是有原因的:从三月初到如今都六月底了,仗都打了三个月了,还没有结束。

没有惨败,也无法取得任何的进展,这场仗打成了烂仗,双方你来我往,不亦乐乎,朝廷得到的只有日复一日的伤亡数字,以及钱粮和各种物资的损耗。

开战到现在,朝廷已经为这场仗填进去四百万两军费了。每年的年初,在夏收之前,都是朝廷财政最脆弱的时候,民间也呈现出青黄不接的态势,就算没有什么天灾人祸,百姓也很容易闹饥荒。

这鬼天气,冬天冷得邪乎,别说百姓了,就算是官吏都有挨不住感染伤寒死掉的;到了夏天,又能把下地干活的农民给热死。该种地的时候不下雨,到了快要收获的季节,又来几场暴雨、飓风、海啸什么的,冲毁农田。

赈灾也要花钱,打仗也要花钱,这帐是真的有些算不太明白。也就是到现在六月份夏收季节了,朝廷的财政才宽裕一些,要不然就皇帝哪来的心情给官员发福利啊,连俸禄都要欠着。

“陛下,臣以为,可以与建奴暂且休战了。”户部尚书毕自严提议。他不敢说议和,虽然休战本质上就是议和,但皇帝早就发话要跟建奴干到底了,不把建奴全部杀光誓不罢休。皇帝对自己人还是挺仁慈的,甚至可以说有些软弱,也不知道他哪来的那么大的杀性。

朱由检其实也有些意动,放狠话一时爽,但他发现因为自己的强硬态度,他们自己这边的战略战术灵活性受影响了。建奴的体量摆在这里,正面平推,你当你自己是秦皇还是汉武啊,做不到好伐?最好的做法就是挑拨离间、分化拉拢。

当初毛文龙杀了阿敏的儿子,美滋滋打包人头送检邀功的时候,不知多少兵备道的官员痛心疾首,认为毛文龙为报私仇不顾全大局,实在是气量狭小之至。

(本章完)